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普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为早期识别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普外科术后发生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其它手术患者共2835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普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001,95%CI:1.117~3.472)、手术类型(OR=2.199,95%CI:1.203~4.425)及术中低灌注(OR=2.421,95%CI:1.387~4.974)是普外科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年龄≥65岁、恶性肿瘤手术及术中低灌注是普外科术后脑梗死形成的可能原因,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对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对预防普外科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549例,男301例、女248例,年龄9~82岁,病因包括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胃肠道肿瘤、脾破裂、肠破裂、胆囊炎、肝破裂等,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297例及对照组2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开腹手术,对照组术后常规消毒、换药处理手术切口,微波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于术后48 h加用切口部位微波治疗,2次/d,20 min/次,微波治疗时间至切口拆线。对两组患者均随访1个月以上,比较术后35 d时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及Ⅰ、Ⅱ、Ⅲ类手术切口的切口感染率。结果微波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70%、9.13%,微波治疗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Ⅱ类切口中,微波治疗组、对照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48%(4/161)、6.62%(9/136);Ⅲ类切口中,微波治疗组、对照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6.80%、15.73%,微波治疗组Ⅱ、Ⅲ类切口的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术后应用微波治疗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率,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黑斑息肉综合征(PJS)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PJ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患者为16岁男性,因“腹痛伴黏液血便2 d”入院。患者有典型口唇及鼻周黑斑,以肠套叠为主要首诊症状,接受急诊剖腹探查术并切除病变段结肠,病理提示错构瘤性息肉,基因检测证实存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TK11)突变,本例患者排除阳性家族史。结论 皮肤黏膜黑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及家族遗传史可诊断为PJS,定期内镜监测胃肠道息肉状况有助于减少该类患者急腹症的发生及降低息肉癌变风险,内镜下息肉切除和(或)外科手术切除为其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中碘伏冲洗联合术后微波治疗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17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按关腹后切口冲洗方法不同分为碘伏+微波组73例、生理盐水组75例及替硝唑组69例,生理盐水组及替硝唑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碘伏组术后在常规治疗48 h后辅以切口部位微波治疗。三组均随访1个月以上,观察切口愈合及感染情况。结果碘伏+微波组切口甲、乙、丙级愈合等级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替硝唑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均<0.05),生理盐水组与替硝唑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腹后碘伏冲洗联合术后微波治疗可以改善急性阑尾炎切口愈合等级,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