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系统评价口服中成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NKI、CSPD、CCD、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并通过手动筛选补漏文献,筛选口服中成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HF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5.1.0手册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301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中成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能进一步提高CHF患者的治疗后总有效率[RR=1.23,95%CI(1.16,1.30),P<0.001]、增加6 min步行距离[MD=53.04,95%CI(33.43,72.64),P<0.001]、提高射血分数[MD=6.67,95%CI(5.15,8.19),P<0.001]、提高每搏输出量[MD=7.56,95%CI(3.94,11.18),P<0.001]、减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D=-3.68,95%CI(-4.57,-2.78),P&...  相似文献   
2.
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采用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的侵入性治疗策略能否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ISCHEMIA研究显示,在服用药物和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侵入性治疗并不能进一步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而对有胸痛的患者,侵入性治疗可以改善其症状,但症状较轻者获益不明显.该结论在指导现代医学临床决策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陈可冀院士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采集经陈可冀院士诊治后有效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从中提取142个中药处方,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无尺度网络方法配合频数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对药物配伍、药病关系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使用药物162味,其中使用频率前6位的药物依次为茯苓、甘草、黄芪、陈皮、麦冬、党参,无尺度网络分析显示常用方剂为六君子汤、生脉散、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结论由上述常用药物及方剂可总结出陈可冀院士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法为益气健脾、温阳补肾、活血利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首都国医名师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医案,研究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住院病历资料,提取医案,构建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V2.5)集成的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提取有效医案87个。证候要素统计中,属于邪实的有血瘀(87.36%),痰浊(49.43%),气滞(34.48%)等,其中血瘀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证候要素;属于正虚的有气虚(45.98%),阴虚(27.59%),阳虚(3.45%),以气虚为主。益气常用党参、黄芪,活血常用赤芍、丹参、川芎、当归、益母草、三棱、延胡索、红花、桃仁,化痰常用半夏、瓜蒌,理气常用郁金、枳壳、薤白、柴胡、川楝子,养阴常用麦冬、白芍、生地黄、五味子,清热常用黄芩。药物组合分析得到的配伍模式有益气-活血、化痰-活血、理气-活血、清热-活血及理气-化痰。结论廖家桢教授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治疗以益气活血为法,重用补气药,兼以化痰、理气、养阴等法。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通补兼施、兼顾阴阳、既病防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口服中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简称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简称维普资讯,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简称万方数据库,China Science Periodical Database,CSP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Google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1月1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偏倚风险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及Stata SE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32篇,共34组,27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中药在改善心绞痛症状(OR=3.68,95%CI为2.97~4.57,P<0.00001),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SMD=-0.61,95%CI为-0.82~-0.39,P<0.00001),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SMD=-0.78,95%CI为-1.16~-0.41,P<0.0001),提高运动平板代谢当量(SMD=0.77,95%CI为0.39~1.15,P<0.0001),改善心电图(OR=2.31,95%CI为1.88~2.82,P<0.00001),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OR=2.42,95%CI为1.81~3.22,P<0.00001),减少硝酸甘油用量(SMD=-0.60,95%CI为-0.96,-0.24,P=0.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较少(OR=0.49,95%CI为0.27~0.89,P=0.02)。结论:口服中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首都国医名师廖家桢教授应用气血理论治疗心血管疾病[1],治验甚众。气血理论属于中医学基础理论,气和血是构成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其变化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70年代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机认识集中在血瘀证,其代表治疗药物为冠心2号方。廖家桢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除了有血瘀见证外,还常见疲乏、气短等气虚证表现,加之对于中医学气血理论的思考,遂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气虚为本,血瘀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文献统计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数据库,收集中药治疗CMVD相关文献,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和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中药汤剂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图分析和聚类分析,并构建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交集靶点-通路图。结果:纳入文献184篇,共涉及中药汤剂70首,包括中药132味、中成药41种、注射剂13种。常用中药汤剂包括血府逐瘀汤、二陈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常用口服中成药包括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等,常用中药注射剂包括丹红注射液等。中药汤剂中高频用药包括川芎、当归、丹参、柴胡、甘草等34味,功效可归为补虚、理气、解表、活血化瘀等18类,药味多甘、辛、苦,药性多温、平,多归肝、脾、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0组关联规则,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7个聚类方。共收集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14个,核心药物组合-CMVD交集靶点29个,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得到10条主要信号通路。结论:中医药治疗CMVD以气血为要,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散结的同时辅以益气通阳扶正是其主要治则治法。核心药物组合可能通过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PRKACA)、雌激素受体(ER)1、热激蛋白90 α家族A成员1(HSP90AA1)或核受体辅激活物1(NCOA1)等靶点,借助癌症、雌激素信号、甲状腺激素信号等通路达到治疗CMVD的目的,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CMV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力教授辨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后再发心绞痛的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 黄力教授于中日友好医院门诊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有效病例的处方资料。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处方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功效和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 【结果】共得到中 药处方344首,涉及中药209味,累计用药频次为5 874次。以出现频次居前30位的中药为高频中药,其中使用频次>100次 的中药依次为黄芪、川芎、葛根、红景天、三七、茯苓、降香、白术、莪术、三棱、山药、陈皮、法半夏、党参、甘草等。 高频中药的功效归类以活血化瘀药和补气药最多。药物的药性以温性、平性和寒性为主,药味偏甘、辛、苦,归经以归脾 经、肺经、肝经为主。挖掘得到关联规则30条,聚类组合5类,公因子11组。 【结论】黄力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常以气、血、 水理论为指导,尤重气机升降;认为气虚血瘀为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治疗多以益气活血化瘀立法,五脏同调、 寒温并用,辅以益气健脾、化痰利水、安神宁心、行气散结、破血逐瘀之品。  相似文献   
9.
陶诗怡  张瑾  于林童  张兰鑫  黄力 《中草药》2021,52(20):6336-6343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 8个数据库,同时通过手工检索等其他途径补充文献,筛选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房颤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Reviewers Handbook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借助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含11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进一步提高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RR=1.29,95%CI [1.20,1.40],P0.000 01),减小P波离散度(MD=-4.54,95%CI [-5.67,-3.40],P0.000 01),减小左房内径(MD=-3.06,95%CI [-4.53,-1.60],P0.000 1),提高射血分数(MD=5.13,95%CI [4.71,5.55],P0.000 01),降低收缩压(MD=-7.48,95%CI [-14.65,-0.31],P=0.04),降低舒张压(MD=-4.36,95%CI [-5.45,-3.27],P0.000 01),具有较好的安全性(RR=0.65,95%CI [0.42,0.99],P=0.0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偏低,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并验证冠心病血瘀证PCI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风险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确诊冠心病血瘀证并首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连续病例,统一采集基本临床特征和相关检验检查指标,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并根据1年内是否发生MACEs进一步把各组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采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血瘀证PCI术后1年MACEs预测因素,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临床预测模型并筛选独立影响因素。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影响力。结果:共筛选连续病例731例,最终纳入404例,训练集283例,验证集121例。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性别、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肱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血管舒张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