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研究汉滩病毒(HTNV)G1蛋白胞质区ITAM样基序与Syk的细胞内相互作用。方法:构建用于研究Syk和G1ITAM样基序之间相互作用的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系统,验证G1ITAM样基序与Syk之间是否存在细胞内相互作用。结果: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分析证实G1ITAM样基序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可以与Syk相互作用;而突变体分析表明,这种相互作用依赖于该基序中两个高度保守的酪氨酸残基的存在。结论:HTNVG1蛋白胞质区高度保守ITAM样基序在体外和哺乳动物细胞内可以与Syk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探讨G1蛋白ITAM样基序在HFRS免疫信号传递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于旭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4):108-109
缺血性脑损伤机制及其治疗一直是研究重点,其中对脑梗死神经细胞的再生、结构重建及可塑性机制等方面近几年已引起高度重视。MAP-2(微管相关蛋白-2)在神经发育、轴突再生、突触生长、结构重建等起着重要作用,是神经可塑性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选择有效方法(康复、药物等)促进中枢神经可塑性与脑功能恢复是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选自 2 0 0 1~ 2 0 0 2年间 ,我院干部病房住院患者共 6 0例 ,均为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 ,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稳心颗粒治疗组 30例 ,胺碘酮对照组 3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 2 6例 ,女性 4例 ,年龄 75 4± 8 1岁 ,室性早搏 2 5例 ,房性早搏 4例 ,交界性早搏 1例 ;对照组男性 2 7例 ,女性 3例 ,年龄 73 8±9 2岁 ,室性早搏 2 4例 ,房性早搏 4例 ,交界性早搏 2例。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 9g每日 3次温水冲服 ;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奥扎格雷钠对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并与葛根素治疗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奥扎格雷钠治疗组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4d奥扎格雷钠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5和3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是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药物组成川乌10g(先煎)酒白芍20g 黄芪25g 花蛇1条鸡血藤25g 全虫5g 没药15g 熟地20g 麻黄15g 甘草15g制法将上药中川乌先煎30分钟,再与余药同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白花蛇研细末。  相似文献   
7.
于旭 《中外医疗》2014,(8):67+69-67,69
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所存在的危险因素,以便为在诊断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查找提供资料依据。方法对所有入院治疗的患者进行详细地询问并记录患者既往病史,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和家族性脑血管病以及既往卒中史等,对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比率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既往卒中史和脑血管病家族史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高血压等病症,都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当在发病早期就对该类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于旭 《中国卫生产业》2013,(35):102-103
目的分析和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自2011年9月-2013年3月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共78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9例,详细记录患者在入院初诊时和治疗第3、6,、12个月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并且通过颈动脉超声的检查,评估和对比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的厚度(IMT)。结果在第6个月与第12个月进行复诊,干预组患者通过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IMT明显缩小,对照组中的患者颈动脉斑块却出现增大。两组和治疗以前进行对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该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检测颈动脉斑块对比,均存在有显著性的差异,干预组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厚度明显减小,对照组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厚度明显增加。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而且更有助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在治疗患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于旭 《中外医疗》2014,(10):102+104-102,104
目的:通过在临床上观察和使用叶酸与普伐他汀针对患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纤维蛋白原(FIB)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该院接受治疗患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76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叶酸组和普伐他汀组以及叶酸+普伐他汀组,分别对患者在用药以前和用药8周以后,测定血清中CRP与FIB的水平,并加以对比。结果该三组患者治疗以前的血清FIB与CRP的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以后,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普伐他汀组和叶酸+普伐他汀组、叶酸组和叶酸+普伐他汀组的血清FIB与CRP水平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叶酸组和普伐他汀组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叶酸和普伐他汀对患者进行联合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炎症因子CRP与FIB的水平,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二者药物相结合具有协同作用,效果超过单独使用叶酸或者普伐他汀药物,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的114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的额面QRS电轴偏移,旨在探讨其在鉴别原发孔和继发孔的诊断中有无其临床意义。方法与结果常规九导联心电图记录。在114例ASD患者中,继发孔型为100例,原发孔型为1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78例,年龄4—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