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170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2篇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光敏剂ATX-S10.Na(Ⅱ)在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和代谢。方法在已经建立的SD大鼠C6胶质瘤模型中,经尾静脉注射ATX-S10.Na(Ⅱ)(20mg/kg)。分别于1h、2h、4h、8h、12h和24h后处死并取出大鼠的血液、皮肤、肿瘤组织、瘤周组织以及对侧正常脑组织,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连续测定ATX-S10.Na(Ⅱ)在大鼠C6胶质瘤模型各种组织中的分布和代谢。结果ATX-S10.Na(Ⅱ)的药物浓度于静脉注射2h后在肿瘤组织中达到峰值,以后8h维持在一个持续较高的水平,显著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及瘤周组织。而正常皮肤和脑组织中也吸收少量的药物,但是它们峰值很低,并且几乎均在4h内完全代谢消失。结论新型光敏剂ATX-S10.Na(Ⅱ)具有优良的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对比度,并且能快速从体内清除。  相似文献   
2.
MRI在心脏瓣膜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序列MR扫描在心脏瓣膜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UCG)、二维(2D)黑血及亮血序列、K-空间节段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扫描序列(True FISP)对瓣膜病进行定性评价,15例患者还进行小角度快速激发(FLASH)电影序列和流速编码电影(VEC)定量分析,并将MR结果与UCG进行对比。结果 UCG和MRI诊断二尖瓣狭窄(MS)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23例;主动脉瓣狭窄(AS)7例,其中二瓣畸形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1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2例;复合或联合瓣膜病9例。受累心腔的增大和升主动脉的扩张是其主要形态学改变,异常的血液湍流信号是受累瓣膜的直接征象。VEC-MR定量分析与多普勒超声一致性好:6例AS,MR和UCG检查结果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和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R=0,975、Rsq=0.951(P〈0.01),AI9例,分别为R=0.965、Rsq=0.932(P〈0.01)。结论 MR多序列综合扫描可对心脏瓣膜病特别是主动脉瓣疾病进行准确的定性及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碘在自体免疫性甲状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碘(Ⅰ)作为主要环境因素在自体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注意点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三维CT脑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脑动脉瘤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总结3D-CTA检查的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其中14例初次3D-CTA显示动脉瘤不清或发现颅内非动脉瘤样血管异常者,对其进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初次3D-CTA检查正确诊断脑动脉瘤92例,其中16例为多发脑动脉瘤,共检出115个。余14例因诊断不明确进而实施DSA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确诊动脉瘤合并烟雾病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致动脉瘤显示不清2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此5例与3D-CTA所见一致);在3D-CTA扫查范围外发现脑动脉瘤2例。对上述阳性诊断的99例进行手术,并得到证实。另7例在3D-CTA和DSA检查未发现引起SAH的原因病灶,给予保守治疗。结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3D-CTA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在判断动脉瘤与颅骨位置关系、操作的便捷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明显优于DSA。在应用3D-CTA对脑动脉瘤进行诊断时,有必要根据患者和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方能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5.
“迁移”原则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原则之一.“迁移”现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教学活动中。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温故而知新”.深刻地揭示了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说明我国很早就注意到了学习中的迁移规律。随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迁移理论的深入研究,各国教育界都依据不同的迁移理论对教学实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55例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5例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IAC)进行回顾性研究.47例行显微手术开放囊壁切除,8例一期行囊肿-腹腔分流术.43例囊腔消失或明显缩小,5例无变化.IAC的临床特点为慢性颅高压症状、癫痫发作、脑局部或神经功能缺失.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起源于肺动脉(ACAPA)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ACAPA的影像学表现。11例均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Echo)和心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例行电子束CT(EBCT)检查。结果 10例为左冠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为右冠脉起源于肺动脉。11例胸片均未确诊,Echo诊断3例,EBCT诊断1例。心血管造影全部诊断正确,其中左冠脉异常起源者左冠脉均发自主肺动脉后窦或后壁,通过扩张的右冠脉藉侧支逆行充盈;右冠脉异常起源者右冠脉从主肺动脉右窦发出。手术与造影所见相同。3例前乳头肌缺血性纤维化,二尖瓣环扩大,前叶脱垂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结论 X线胸片诊断受限,Echo简便、无创,但操作技术及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心血管造影仍是术前确诊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对眼睑薄,睑裂大的薄型眼睑对缝线法重睑成形术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特介绍如下: 手术方法:局麻后用线状刀沿标志线切开皮肤,翻开眼睑,将3对穿有4—0的丝线从穹窿部睑板上缘2mm穹窿结膜正中处,先用缝针在穹窿结膜横穿1针,横穿针间距为2mm,将缝针两端分别自出入针孔处进针,穿过上睑由标志线切开处出针.每针间距1m,缝线在上睑组织内呈三角形走形。用同样方法完成第2及第3针,将酒精棉条放置在每对缝线中央结扎。术后7天拆线。  相似文献   
9.
碘化钠对人甲状腺上皮细胞TNF-α、IL-1β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碘化钠 (NaI)对人甲状腺上皮细胞 (TEC )分泌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的影响 ,以探讨碘在GD病 (GD )发病中的可能机制 ,取手术切除的GD病患者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患者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 ,进行细胞培养。以不同浓度的NaI (10 8~ 10 3 mol/L )刺激单层培养的甲状腺细胞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测定刺激前后甲状腺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的含量。同时以透射电镜观察NaI刺激后甲状腺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1)正常甲状腺细胞能分泌少量的TNF α和IL 1β。GD的甲状腺细胞TNF α和IL 1β的分泌量与正常TEC相比显著增加 (P <0 0 1) ;(2 )当NaI浓度为 10 8~10 3 mol/L时 ,正常人甲状腺细胞TNF α、IL 1β的分泌量与 0mol/L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透射电镜示正常甲状腺细胞无损伤型改变 ;(3)当NaI浓度为 10 6~ 10 3 mol/L时 ,GD甲状腺细胞TNF α的分泌量显著增加 (P <0 0 5 ) ;当NaI浓度为 10 8~ 10 3 mol/L时 ,GD甲状腺细胞IL 1β的分泌量显著增加 (P <0 0 5 )。NaI浓度超过 10 6mol/L时 ,透射电镜示GD甲状腺细胞出现损伤型改变。表明高浓度的碘不仅造成GD甲状腺细胞的直接损伤 ,而且可以增加甲状腺细胞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的分泌 ,特别是在GD甲状腺细  相似文献   
10.
青岛地区2型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 明确青岛地区 2型糖尿病 (DM )的流行特点。②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 ,对青岛地区居住 5年及 5年以上 ,2 0~ 74岁 ,市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自然人群进行调查。③结果 青岛地区DM总患病率和糖耐量减低 (IGT)的患病率为 4.19% ,6 .2 8% .市区、近郊和远郊DM患病率分别为 6 .18% ,4.2 4% ,2 .0 1% ,标化率分别为 3.13% ,1.41% ,0 .32 % ;市区与近郊DM的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市区与远郊、近郊与远郊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5 .40 ,16 .14,P均 <0 .0 5 )。市区、近郊和远郊IGT的患病率分别为 10 .74% ,5 .30 % ,2 .74% ;标化率分别为 8.88% ,3.10 % ,0 .39% ;市区的IGT患病率高于近郊和远郊 (χ2 =5 .72 ,34 .10 ,P均 <0 .0 5 )。新诊断DM病人2 1例 ,占患病总人数的 2 8% .本组 34 %的DM病人有明确DM家族史。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糖尿病的发生与年龄、腰围、收缩压、脂肪的摄入量、饮酒量等因素呈明显的正相关 ,与文化水平、体力活动等因素呈明显负相关。④结论 青岛市近郊区DM患病率接近市区。增龄、腹性肥胖、低体力活动、高脂饮食以及遗传背景是发生DM和IGT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