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各年龄段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各支冠脉血管病变的特征及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决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且行CAG的患者2742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0岁)126例,平均年龄(35.10±4.91)岁;中年组(41~65)岁1774例,平均年龄(55.00±6.60)岁;老年组(≥66岁)842例,平均年龄(71.68±4.49岁)。运用自编的"CAG检查Epidata数据库",收集个人基本信息和冠脉数据,包括:左主干(LM)、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各支血管的病变特征、TIMI血流情况、放置支架及手术情况,并依据美国心脏协会所制定的冠脉狭窄程度评价标准计算Gensini积分。 结果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行CAG检查的构成比分别为4.6%、64.7%、30.7%,其中以中老年人群占比最高为95.4%;3组患者男性比例(84.1%、65.8%、58.7%)、年龄[(35.10±4.91)岁、(55.00±6.60)岁、(71.68±4.49)岁]、LM病变(0.8%、5.4%、12.4%)、RCA病变(38.9%、62.5%、77.7%)、LAD病变(55.6%、81.0%、92.2%)、LCX病变(23.0%、52.5%、71.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管弥漫性病变(4.0%、5.2%、9.3%)、钙化病变(1.6%、8.2%、11.2%)、侧支循环的建立(6.3%、3.0%、15.8%)、急诊手术比例(18.3%、24.5%、20.0%)、需择期PCI术比例(6.3%、13.7%、18.9%)、手术时间[12.0(7.0,28.5)min、15.0(9.0,38.0)min、16.0(10.0,45.5)min]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RCA、LM/LAD、LCX是否放支架、是否有血栓形成及是否有瘤样扩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3支血管(RCA、LAD、LCX)TIMI血流为3级(RCA:61.1%、86.0%、84.9%,LAD:54.8%、75.2%、82.5%,LCX:75.4%、47.9%、62.6%)、LAD病变TIMI血流为0级(15.1%、7.7%、7.6%)、LCX病变TIMI血流为1级(1.6%、0.3%、1.7%)及2级(15.9%、1.5%、2.0%)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5.0(0,39.8)分、13.0(4.0,35.6)分、22.0(10.0,50.0)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CA病变TIMI血流0级、1级与2级,LAD病变TIMI血流1级与2级,LCX病变TIMI血流0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年龄段患者冠脉病变有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冠脉病变率增加;不同年龄段LM、RCA、LAD、LCX冠脉病变比例、弥漫病变、钙化病变、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冠脉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支血管以LAD病变比例最高;LCX血管病变以TIMI血流1级、TIMI血流2级的血流缓慢现象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女贞子的最佳酒蒸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酒蒸女贞子中红景天苷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SB-C_(18)(4.6 mm×250.0 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224 nm,流速1 mL/min,进样量10μL。以女贞子中红景天苷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法考察黄酒用量、闷润时间以及蒸制时间对红景天苷含量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女贞子的酒蒸工艺。结果红景天苷的回归方程为Y=7 185.2X-40.251(r=0.999 5),表明红景天苷在0.020~0.6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试验要求;红景天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0.71%,RSD为1.92%。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优炮制工艺为:黄酒用量15.14%,闷润时间2.95 h,蒸制时间9.97 h。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精密度高,分析速度快,可作为酒蒸女贞子药材的质量控制;响应面法优化女贞子酒蒸工艺方法简便可靠,能更好地保障酒女贞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生栀子长期给药对大鼠肝肾功能及肝肾毒性的影响。方法将40支wistar健康大鼠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剂量组(8 g/kg/d),中剂量组(4 g/kg/d),低剂量组(2 g/kg/d),及对照组连续灌胃90 d,每周记录大鼠的行为,活动及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BUN(尿素氮)、Cr(肌酐)、尿(NA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结果灌胃90 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血清ALT、AST、Cr、BUN和尿液NAG均升高。结论栀子长期大剂量给药对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1年-2012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高危乳腺癌患者85例,行同侧胸壁和锁骨上下区照射,其中41例行大分割放疗(大分割组),DT 42.56Gy/16f,总疗程22-24天;44例行常规分割放疗(常规组),DT 50Gy/25f,总疗程33-35天。观察肿瘤的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及急性放疗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随访率为100%。全组2年生存率均为100%,无照射野内复发。大分割组和常规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2.2%、11.4%(χ2=0.039,P=0.843)。大分割组和常规组1级白细胞减少、2级放射性皮炎、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4.4%与27.3%(χ2=0.092,P=0.762 )、17.1%与13.6%(χ2=0.194,P=0.660)、 4.9%与6.8%(χ2=0.144,P=0.704)。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与常规分割相似,急性毒副反应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三乙醇胺乳膏保留灌肠防治直肠癌术后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放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直肠癌Dixon术后患者6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34)。两组均接受卡培他滨(1250 mg/m2口服,2次/天,d1~d14,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同期放疗(DT 50 Gy/25 f,5周完成)。试验组接受沙利度胺口服(初始剂量为100 mg/天)联合三乙醇胺乳膏保留灌肠(三乙醇胺乳膏15 g+100 ml加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1次/天,直至放疗结束)。观察两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情况、同期放化疗耐受性及KPS评分、睡眠、饮食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77.1%(27/35),低于对照组100.0%(34/34),且试验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级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首次发生时受照射剂量为(36.4±5.6)Gy,高于对照组的(13.6±3.7)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KPS评分改善率为71.4%(25/35)、睡眠改善率为94.3%(33/35)、饮食改善率为62.9%(21/35)、体重改善率为51.4%(18/35),均优于对照组的2.9%(1/34)、0(0/34)、2.9%(1/34)和5.9%(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放疗中断率、放疗总疗程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化疗完成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试验组出现嗜睡2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三乙醇胺乳膏保留灌肠防治直肠癌术后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安全、有效,并且可以改善患者放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亳州栽培知母的最佳采收时间。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不同采收期知母中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测定芒果苷的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流速为0.8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317nm;测定知母皂苷BⅡ的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为1.0ml/min,柱温2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漂移管温度为60℃,载气压力30N/cm2。结果不同采收期知母药材中芒果苷含量为1.10%~5.28%,知母皂苷BⅡ含量为0.22%~8.68%。结论 11月份是亳州栽培知母的最佳采收期,其芒果苷和知母皂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模拟定位在复发腹盆腔肿瘤放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18F-FDG PET-CT对38例治疗后复发的腹盆腔肿瘤患者进行模拟定位,分别根据CT影像及18F-FDG PET-CT拟定全身治疗方案及放疗靶区勾画,对比二者差异。结果 在38例患者中,21.1%(8/38)发现了盆腹腔外远处转移,改变了治疗方案。34例(89.5%)放射治疗靶区发生了改变。GTVPET-CT的均值为118.14 cm~3,GTVCT的均值为148.53 cm~3(P=0.044)。结论 18F-FDG PET-CT模拟定位对于复发盆腹腔肿瘤患者,完善了肿瘤再分期,改变了部分患者治疗方案,更加精确放射治疗靶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VAS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VASP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VAS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通过体外Transwell实验及裸鼠体内尾静脉转移模型,分析VASP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VAS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较癌旁明显升高(χ2=82.1,P<0.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电击伤后并发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因电击伤而导致脑损伤的患者共计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参照颅脑损伤诊治中有关脑损伤的研究内容对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诊断。根据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进行诊断。观察患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方面的具体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出现为昏迷,12例患者伴随产生抽搐症状,10例患者伴随产生颅内压升高症状。 MRI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诊断符合率,轻度脑损伤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以上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56例患者治愈并出院,4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昏迷是电击伤后脑损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MRI诊断率高,可作为基础诊断方案。治疗中建议根据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常累及手关节而导致手功能障碍,严重者可丧失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运动疗法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手功能障碍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们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手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男23例,女37例,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且均伴有手部小关节肿胀、压痛、关节囊肥厚及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其中活动期患者44例、稳定期患者1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