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通过细胞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初步诊断该病,CyclinD1蛋白对诊断此病有较高的特异性,对于不能单纯依靠形态学及病理学诊断的MCL,可采用一些适当的分子遗传学方法 ,研究表明70%~80%的MCL可检测到t(11;14)(q12;q32)染色体易位,故本文主要从细胞形态学、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对MCL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先证者 女 ,7个月 ,足月顺产 ,因智力障碍就诊。查体 :表情滞呆 ,小头畸形 ,面部扁平 ,眼距宽 ,斜视、耳小 ,鼻梁发育不全 ,张口吐舌 ,唇宽 ,左手通贯掌。其母婚后 3年 ,孕 2次 ,自然流产 1次。染色体检查 :抽取外周血常规培养 ,收获制片 ,G显带分析 ,计数 30个中期分裂细胞 ,患儿染色体核型为 47,XX,+2 1,t(8;10 ) (8pter→ 8q2 4∷ 10 q2 4→ 10 qter;10 pter→ 10 q2 4∷ 8q2 4→8qter)。患儿母亲染色体核型为 46 ,XX,t(8;10 ) (q2 4;q2 4) ,其父亲核型正常。追查母亲家族中的其他成员 ,发现先证者的外祖父、大姨、舅舅染色体核型均存…  相似文献   
3.
例 1 女 ,40岁。因头晕、乏力半年 ,加重 2 0天入院。查体 :神清 ,面色苍白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肝脾未触及。血象检查 :Hb75 g/L,WBC5 6 .4× 10 9/L,BPC6 3× 10 9/L;中性粒细胞0 .10 ,淋巴细胞 0 .14,嗜酸细胞 0 .0 1,幼稚细胞 0 .75。骨髓检查 :骨髓增生活跃 ,M∶ E=0 .6∶ 1。粒系比例占 36 % ,其中原粒占 30 .8% ;红系增生明显活跃占 5 5 .2 % ,早中晚幼红偏高 ,可见双核、三核及多核 ,且有巨幼样变。全片找到巨核细胞 6个 ,颗粒型 5个 ,裸核 1个。过氧化物酶染色 (POX) ,原粒细胞阳性率占 74% ;糖原染色 (PAS) ,红细胞阳性…  相似文献   
4.
脐血清中高含量IL-3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血清中高含量IL-3检测及其意义严智昌贾廷珍造血生长因子在多潜能干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使放射病、放化疗及血液系统疾患所致的骨髓损伤修复时间明显缩短。研究结果显示脐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活性物质[1~3],如Multi-CSF即IL-3...  相似文献   
5.
尽管目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已十分成熟,但复发仍不可避免。近20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APL患者体内微小残留病(MRD)不但能反映个体对治疗的反应情况,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体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技术,观察人角质形成细胞生长的过程,为培养角质形成细胞膜片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后的含胎牛和人AB型血清培养体系进行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结果:含人AB型血清培养体系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5d融合达70%,9d达90%,11d完全融合,细胞分裂指数高峰在9d左右,可达1.1%,而不合AB型血清组培养的细胞5d后即出现退化样生长,不形成细胞膜片。进一步对含A13型血清的不同培养系统进行培养,将增殖高峰期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应用MTT比色法测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比较,P〉0.05,表明添加F12、TC199、1640后对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作用无差异。结论:人AB型血清能够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生长起到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7.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单克隆抗体(单抗)及杂交瘤技术的发展,肿瘤免疫导向治疗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过去的十余年中,单抗免疫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尤其是基因工程制备的人鼠嵌合抗CD20抗体(Rituximab,美罗华)经Ⅰ、Ⅱ、Ⅲ期临床研究证明疗效显。与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相比,单抗与肿瘤细胞结合更具选择性,可以相对地保护正常组织,从而针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减少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例 1 男 ,13岁 ,因头晕、乏力就诊。查体 :轻度贫血貌 ,肝、脾淋巴结无肿大。外周血白细胞 4 2 .5× 10 9/ L,血小板 5 7× 10 9/L ,血色素 88g/ L ;分类 :中性粒细胞 0 .0 4 ,淋巴样细胞 0 .92 ,单核细胞 0 .0 4。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M∶E=0 .5∶ 1,成熟中性粒细胞占 0 .4 % ;红系细胞占 0 .8% ,形态大致正常 ;淋巴细胞占 1.6 % ,形态也大致正常 ;分类不明的幼稚细胞占 97.2 % ,其胞体大小形态较完整 ,胞浆量较多 ,含有嗜天青颗粒 ,核较圆 ,核染色质较细 ,可见核仁、核分裂相。全片 (2 .5 cm× 3cm)找到 72个巨核细胞 ,成熟型血…  相似文献   
9.
严智昌  贾廷珍 《临床荟萃》1999,14(3):113-114
自70年代以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增加了65%,已列新发恶性肿瘤的第5位。尽管在过去30年里NHL的5年生存率已从31%上升至52%,但同期的病死率也几乎翻了1倍多。滤泡型NHI。占低至中度恶性NHL的绝大部分,其特征是:呈滤泡型生长,带有B细胞免疫表型,t(14;18)染色体易位,在几乎所有亚型均有bcl-2原癌基因的重排,bcl-2基因产物的过度表达阻滞淋巴瘤细胞的凋亡。 绝大部分弥漫性但非侵袭性淋巴瘤的发展呈慢性过程,中位生存期7~10年。对这类患者的对策是“观望等待”,推迟治疗,因为研究显示诊断时即进行治疗和推迟治疗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无任何差异。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2 7岁。因间断性发热 ,面色苍白就诊。查体 :神清 ,贫血貌 ,颈部、腋下可触及 6个肿大的淋巴结 ,肝、脾未触及 ,左大腿皮肤有少量出血点。血象检查 :Hb70 g/ L,WBC96 .6× 10 9/ L,PL T11× 10 9/ L;中性粒细胞 0 .0 3,淋巴细胞0 .0 4,单核细胞 0 .0 1,幼稚细胞 0 .92。骨髓检查 :骨髓增生活跃 ,M∶ E=2 2 8∶ 1,粒系增生活跃占 91.2 % ,其中原粒细胞占5 3.2 % ,早幼粒细胞占 6 % ,原粒细胞的胞体较大 ,胞浆量较少 ,核染色质呈细沙状 ,核仁明显。全片未找到巨核细胞。过氧化酶染色阳性率占 34 %。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