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0岁。因乏力、纳差半月余入院。18年前,患者前因输血后约2个月感全身乏力行肝功能检查,当时ALT328 IU/L,AST 134 IU/L,总胆红素(BILIT)12μmol/L,抗丙肝病毒(HCV)阳性,HCV-RNA阳性,诊断为病毒性型肝炎,丙肝,急性无黄疸型;予以干扰素α-2b 300万IU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波联合扶正升血方穴位贴敷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5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利可君口服,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声波联合扶正升血方穴位贴敷。两组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水平,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4.3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4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波联合扶正升血方穴位贴敷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具有良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正>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因之一[1,2]。肝硬化患者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不可逆转,呈进行性进展,且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3,4]。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表现为呕血或便血,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5-7]。因此,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好护理干预,加强病情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法(CDFI)在肝癌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的应用价值,以便更好地指导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62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明确为肝癌患者资料,经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后,适用该仪器在相同条件下,沿相同切面方向做对比观察分析。62例患者的73个结节,其中的53例的62个结节,行超声引导下放射性同位素钇90放疗,部分患者配合无水酒精治疗。9例11个病灶仅行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治疗。将治疗前后两组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血供变化、血流分布等均为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2例肝癌患者的73个肿块,经治疗86.30%的肿块明显缩小。治疗前62例患者中80.65%结节显示肿块内有血流,9例肝转移癌中44.44%有瘤内血流;治疗后0级64.52%明显高于治疗前0级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6,P0.05),而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20(32.26%)例、21(33.87%)例、16(25.81%),多于治疗后的15(24.19%)例、9(14.52%)例、9(14.52%)例,其中Ⅱ级血流分级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观察到药物多分布于血管周围,经无水酒精治疗后,2~3周内血流明显减少,放射性同位素钇90治疗后1个月血流明显减少,治疗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回声增强,与血流的较少或消失及肿块缩小或消失相一致。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化可以观察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作为超声能引导肝癌的介入性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病例 患者王某,53岁,因"反复乏力、纳差3年余,加重伴下肢水肿半月"于2014年4月15日入院,入院诊断"肝硬化活动期,脾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入院前一周有拔牙史,入院时查体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无发热腹痛等症。4月17日12时许患者突然出现畏寒寒战,2h后体温升高至39.0℃,并出现牙龈出血,无咳嗽、头痛、腹痛,4h后血压开始进行性下降,查体:血压51/38mmHg,脉搏113次/min,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加减清营汤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58例确诊的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苦黄注射液、甘草酸二胺氯化钠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减清营汤治疗。用动态浊度法检测5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结果 在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对内毒素水平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减清营汤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对细胞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HBV感染患者120例,依据患者血清HBV DNA的拷贝数可分为阴性组、低拷贝组、中拷贝组以及高拷贝组,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流式细胞术和酶偶联法检测4组患者细胞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肝功能情况。结果:高拷贝组患者IL-2、IL-6、TNF-α水平均高于阴性组、低拷贝组和中拷贝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CD4~+、CD8~+T细胞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拷贝组患者ALT、AST、GGT水平均高于阴性组、低拷贝组和中拷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Pearson检验,HBV感染患者ALT、GGT、AST水平与IL-2、IL-6、TNF-α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BV感染会引起患者肝功能损害,随病毒载量提高,细胞因子与肝功能指标均上升,但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对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B、C 3组。对以上人员运用血细胞分析仪以及血凝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A、B、C 3组患者血小板PDW、PLT、MPV、PCT和凝血指标FIB、PT、T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C 3组患者血小板参数逐渐降低,以C组患者为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凝血指标中TT、APTT、PT逐渐增大,以C组患者为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患者其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均不相同,检测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肝硬化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进展的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女性,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抗线粒体抗体检查的不断普及,其发病率及患病率不断上升。中医学对该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仍无统一认识,对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梳理PBC自然史中各阶段临床特征,运用胆腑理论来分析本病的病位、病机、证型特征等,提示基本治则,以期体现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特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肝炎HBeAg与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对2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3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基因序列分析,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外细胞因子IL-2、IFN-γ、IL-4及IL-10水平。结果 HBeAg阴性组慢性乙肝患者的IL-2水平比HbeAg阳性组显著下降(P<0.05),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前C区变异株组慢性乙肝患者的IL-2水平比野生株组显著下降(P<0.05),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HBV前C区变异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免疫紊乱,这种状况可能引发更严重肝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