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不同重建算法在常规低剂量与超低剂量CT定量检测肺气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于赤峰市宁城县中心医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低剂量CT(LDCT)及超低剂量CT(ULDCT)检查,分别以滤波反投影(FBP)、高级模型迭代重建(ADMIRE3、5)进行重建,分为6组:LDCT-FBP组、LDCT-ADMIRE3组、LDCT-ADMIRE5组、ULDCT-FBP组、ULDCT-ADMIRE3组和ULDCT-ADMIRE5组,比较各组全肺体积(TLV)、平均肺密度(MLD)、低密度衰减值(LAV-950%)、高密度衰减值(HAV-200%)、图像主观评分及噪声。记录常规剂量及超低剂量CT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ULDCT ADMIRE5组与LDCT FBP组、LDCT ADMIRE3、LDCT ADMIRE5组TLV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DCT-FBP组比较,LDCT-ADMIRE3组MLD、LAV%(-950)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延长基础试验时间对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 HUTT)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2019年4—10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考虑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82例,交替顺序分为30 min基础试验组和45 min基础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试验结果阳性率、阳性反应分型、晕厥或晕厥前兆发作时间等。结果 30 min基础试验组阳性反应23例(56.1%),45 min基础试验组阳性反应24例(58.5%),两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基础试验阶段呈阳性反应9例,均为45 min基础试验组患者。其余73例(89%)需药物激发进行阳性结果诊断。总阳性反应类型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以血管抑制型多见。药物激发后发生阳性反应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6±3.2)min vs (7.93±3.1)min,P<0.01],30 min基础试验组多发生在含药5 min之内,45 min基础试验组阳性反应时间多发生在5 min之后。45 min基础试验组较30 min基础试验组阳性病例检查总时间明显延长[(52.93±3.1)min vs (34.67±1.3)min,P<0.05]。结论 45 min基础时程HUTT较30 min基础时程HUTT可增加10%的无药物激发阳性反应者,但诊断NMS整体阳性率并未提高。45 min基础试验组患者行药物激发阳性反应时间推迟,总检查时间明显延长。大多数NMS患者可以通过30 min基础时程HUTT获得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3.
4.
影响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时心室率的因素有心房率、房室结的传导性质、隐匿传导等。本文旨在探讨房室结的传导性质,即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和有效不应期与房颤时心室率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心内电生理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的特点及其在评价整体心室复极离散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28例(心力衰竭组)及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正常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25例(对照组),分别测量体表心电图12个导联的Tpe和QT间期,计算QT间期离散度(QTd)、Tpe平均值校正值(Tpe.AVEC)、Tpe最大值校正值(Tpe-MAXC),并进行比较.结果心力衰竭组Tpe.AVEC、Tpe.maxc、QTd显著高于对照组[(106.31±26.34)ms比(82.72±10.01) ms,(234.05±69.75) ms比(119.15±11.55)ms,(119.17±67.62) ms比(39.74±17.04)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整体心室复极离散明显增加.Tpe-AVEC及Tpe-MAXC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复极离散的无创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右侧房室旁道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阻断右侧房室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0例,其中单旁道45例,双旁道4例,三旁道1例,共56条旁道。首次消融成功率94%,二次消融成功率100%。平均随访9个月,3例复发(6%),均经再次消融成功,其余病例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心动过速复发,术后除1例右后间隔旁道消融后出现一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就右侧旁道消融的体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环肺静脉大环消融(CPVA)和肺静脉节段电隔离(SPVI)是目前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两大主流术式,本文研究目的 是验证"CPVA对阵发性房颤的有效率比SP-VI高"这一假设,同时对比两种消融术式的其他治疗结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入选阵发性房颤病人129例,SPVI和CPVA两组分别为64例和65例.排除标准为,房颤持续时间>72 h,接受过导管消融的复发病例.结果 SPVI和CPVA组病人成功率分别为78.1%、78.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重并发症3.9%.X线曝光时间SPVI组多于CPVA组,消融术时间CPVA组长于SPVI组.SPVI组的射频放电时间少于CPVA组.CPVA组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发生率明显高于SPVI组(12.3%vs 3.1%).结论 SPVI和CPVA两种消融术式均能够比较安全有效地控制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治疗效果类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肌袖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中能量的设置(包括功率,温度,放电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的方法控制7例特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病人的快速心室率。5例持续性房颤在房颤时消融,2例阵发性房颤在窦性心律时消融,平均放电6±4次,6例成功,1例失败。成功的病例术后复查动态心电图示静息时房颤的平均最大心室率和平均心室率分别从术前的165±11和136±10bpm下降到111±14和88±11bpm(P均<0.001)。平均随访5±4月患者无明显症状,不服药静息心室率均低于110bpm,有1例阵发性房颤发作显著减少。结果提示:对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快速房颤的病例,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是控制心室率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有关机理和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