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球囊扩张术(ESBD)处理巨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至2019年7月8日的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中的文献,同时检索相关会议论文等,纳入ESBD vs EST治疗巨大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共计1926例患者,其中ESBD组973例,EST组9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ESBD组和EST组结石清除率[比值比(OR)=1.53,95%可信区间(95%CI):1.03~2.29,P=0.04]、一次清除率(OR=1.77,95%CI:1.06~2.93,P=0.03)、机械碎石率(OR=0.40,95%CI:0.25~0.63,P<0.0001)、出血率(OR=0.23,95%CI:0.11~0.50,P<0.001)、胆管炎发生率(OR=0.31,95%CI:0.12~0.78,P=0.01)、早期并发症(OR=0.59,95%CI:0.42~0.84,P=0.003)、手术时间(MD=-8.89,95%CI:-17.56^-0.22,P=0.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穿孔(OR=0.27,95%CI:0.05~1.30,P=0.10)、内镜后胰腺炎(OR=1.03,95%CI:0.66~1.61,P=0.91)方面二者结果相似。结论在内镜下处理巨大胆总管结石中,ESBD在结石清除率、机械碎石率、出血率、胆管炎发生率、手术时间方面比EST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公共数据库获取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旨在发现胃癌潜在的靶点基因并揭示其生物学特征。 方法基因表达谱(GSE29272、GSE54129、GSE13911、GSE79973、GSE19826)从GEO数据库获得;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EO2R筛选出,韦恩图绘制出5个基因表达谱的交集,从而得出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分析和GO富集分析;共同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其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图并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同时通过Cytoscape软件中的插件CytoHubba筛选胃癌靶点基因;靶点基因在GEPIA数据库和UALCAN数据库中进一步验证其表达及生存分析;CMap数据库预测其潜在的靶向小分子化合物。 结果韦恩图筛选出105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57个下调基因和48个上调基因;经DAVID数据库中的KEGG通路分析和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上调基因主要与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黏附、局灶性黏附、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相关。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出8个靶点基因:BGN、SPARC、COL5A2、COL5A1、COL1A2、COL4A1、COL6A3和COL11A1;在GEPIA数据库和UALCAN数据库验证后,确认了这8个关键基因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生存分析显示,COL4A1(P=0.029,HR=1.4)和COL5A2(P=0.009 5,HR=1.5)的高表达与生存能力降低有关。CMap数据库分析显示吡咯酰胺和芳香维甲酸最有可能逆转胃癌的状态。 结论BGN、SPARC、COL5A2、COL5A1、COL1A2、COL4A1、COL6A3和COL11A1可能被用作改善胃癌诊断和免疫疗法生物标志物的潜在靶标,吡咯酰胺和芳香维甲酸最有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小分子化合物,这些分析结果为胃癌的病因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深入探究其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