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50篇
  免费   5660篇
  国内免费   4259篇
耳鼻咽喉   446篇
儿科学   524篇
妇产科学   523篇
基础医学   5541篇
口腔科学   891篇
临床医学   6357篇
内科学   6907篇
皮肤病学   522篇
神经病学   2398篇
特种医学   19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5172篇
综合类   11416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4475篇
眼科学   1283篇
药学   5819篇
  41篇
中国医学   4064篇
肿瘤学   4153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804篇
  2022年   2115篇
  2021年   2615篇
  2020年   2124篇
  2019年   1814篇
  2018年   1796篇
  2017年   1752篇
  2016年   1690篇
  2015年   2521篇
  2014年   2916篇
  2013年   2820篇
  2012年   3575篇
  2011年   3893篇
  2010年   2733篇
  2009年   2113篇
  2008年   2425篇
  2007年   2799篇
  2006年   2646篇
  2005年   2296篇
  2004年   2555篇
  2003年   3132篇
  2002年   2806篇
  2001年   2249篇
  2000年   1452篇
  1999年   1012篇
  1998年   650篇
  1997年   600篇
  1996年   394篇
  1995年   362篇
  1994年   312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格雷(Peter Agre)博士,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教授,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客座教授。阿格雷教授其研究成果在于分离出了长期以来所搜寻的特定输送水分子的通道。这一发现开启了针对细菌、植物和哺乳动物水通道的系列生化、生理和遗传研究之门,从而使得研究人员可以仔细跟踪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并了解为何只有水分子而不是其他小分子能够通过细胞膜,阿格雷博士也因此获得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2.
3.
自制32P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32P敷贴器局部敷贴治疗不同类型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 方法:105例瘢痕疙瘩患者中,39例病变厚度≤ 0.3 cm的行单纯敷贴治疗,病变厚度> 0.3 cm的66例随机分为2组,单纯敷贴组36例,手术+敷贴组30例。单纯敷贴根据病变表面积大小及形状剪取敷贴片,根据剂量率和衰变校正计算每天敷贴时间,直接贴于病变表面,每天4.0~5.0 Gy/(部位•次),连续4 d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4周,总治疗4~6个疗程。幼儿单次剂量控制在每天4 Gy/(部位•次)以下。手术+敷贴组患者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待手术伤口无渗出后根据伤口形状剪取敷贴片对准伤口敷贴,剂量及疗程同单纯敷贴组。 结果:单纯敷贴治疗对病变厚度≤0.3 cm的39例瘢痕疙瘩治愈32例(82%),总有效率98%;对病变厚度> 0.3 cm的瘢痕疙瘩单纯敷贴和手术+敷贴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6%和93%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其中病程< 9个月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5%和75%,病程较长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3%和77%。治疗过程中有26例在敷帖过程中出现局部皮肤烧灼和刺痛感,均以炉甘石洗剂局部外用处理后缓解;5例出现Ⅰ度放射性皮炎,2例出现Ⅱ度放射性皮炎,以百多邦软膏局部外用后缓解,无出现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病例。治愈患者局部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或皮肤颜色改变。 结论:32P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治疗安全有效,对病程较短或病变厚度小于0.3 cm的患者可单纯敷贴治疗,病程较长或病变厚度大于0.3 cm患者建议先手术后再敷贴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利福昔明对比环丙沙星治疗急性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共治疗 5 1例急性肠炎。利福昔明治疗 2 5例 ,环丙沙星 2 6例 ,用药时间方法相同。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大便性状、大便次数、便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以了解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利福昔明组 (治疗组 )与环丙沙星组 (对照组 )相比 ,显效率分别为 92 .0 %和 80 .8% ,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0 %和 96 .2 % ,止泻时间治疗组 2 8.6 7± 15 .92h ,对照组 36 .12± 2 0 .70h ,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以上各项指标及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大便次数变化、大便常规复常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利福昔明可用于治疗急性肠炎 ,与环丙沙星比较 ,疗效相仿 ,但耐受性好 ,口服不吸收 ,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Background: Primary afferent nociceptor sensitization and its accompanying spontaneous discharge are believed to be the proximate cause of the spontaneous pain and hypersensitivity that follow an acute tissue injury. Evidence for this comes almost entirely from studies limited to the first few minutes to an hour or two after injury, when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to injury has just begun. However, there is evidence that inflammatory pain mechanisms differ from acute pain mechanisms and that the mechanisms that drive and modulate inflammatory pain may evolve over time.

Methods: The authors surveyed spontaneous afferent discharge in rats with hind paw inflammation evoked by complete Freund adjuvant over the entire 14 days of the inflammatory pain condition, as determined in parallel experiments assessing allodynia and hyperalgesia.

Results: Inflammation-evoked heat hyperalgesia, mechanoallodynia, and mechanohyperalgesia began within hours, persisted until at least day 7, and resolved by day 14. A large percentage (23%) of A fibers had spontaneous discharge 2 days after inflammation, but the incidence was much reduced (to 7-9%) by 7 and 14 days. At all times, the A-fiber discharge frequency was low (<3.0 Hz) or very low (<0.3 Hz). A large percentage (24%) of C fibers had spontaneous discharge 2 and 7 days after inflammation, but this also declined to near control levels by day 14; C-fiber discharge frequency was also always low (most at 0.3-1.0 Hz).  相似文献   

7.
肖静  黄和平 《护理研究》2006,20(1):175-176
我科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将护理程序应用能力作为基础护理技能纳入临床护理教学计划中,提高了实习质量。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在围术期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2006至2008年我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服用云南白药胶囊和空胶囊;术前术后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全部病人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分别为(380±78)ml(、336±77)ml,较对照组(481±77)ml(、418±68)ml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云南白药胶囊能够明显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向莉  贾文钗 《护理研究》2005,19(4):321-322
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 ,在脑损伤中发生率高 ,病死率高 ,占脑外伤死亡病人总数的 3 5 %。全部DAI病人中植物生存率为 15 % ,重残 14 % [1] 。为了降低病死率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现将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我院收治的 5 5例DAI昏迷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5 5例 ,男 3 8例 ,女 17例 ,年龄 6岁~ 68岁 ,平均 40 .9岁。格拉斯哥 (GLS)计分均 <8分 ,其中评分为 3分~ 5分的特重型病人 3 2例。致伤原因 :车祸 44例 ,高处坠落 8例 ,打击伤 3例。 5 5例病人中有 17例因合并颅内血肿而行开颅手术 ,其他病人为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活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NAP(S-Nitroso-Nacetyl-penicillamine)对胰腺癌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VEGF-A、C)的调节.方法:用Northern杂交和Western杂交法分析6种人胰腺癌细胞株中VEGF-A、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TNF-α或SNAP刺激其中两个细胞株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分析其VEGF-A、C基因的表达.结果:Northern杂交法显示这6种胰腺癌细胞株均有4.1kb VEGF-A基因和2.4kb VEGF-C基因的表达;Western杂交法显示它们均有分子量为43kD的VEGF-A蛋白质和分子量为55kD的VEGF-C蛋白质的表达.RT-PCR分析法显示:TNF-α使细胞株COLO-357产生VEGF-A、VEGF-C mRNA分别减少约1~2.5倍、1~2倍,使细胞株CAPAN-1产生VEGF-A、VEGF-C mRNA分别减少约1倍、1.6~2.5倍;而SNAP刺激细胞株COLO-357产生VEGF-A mRNA增加约5倍,刺激细胞株CAPAN-1产生VEGF-A mRNA增加约4倍,但对这两种细胞株产生VEGF-C mRNA均无明显刺激作用.结论:细胞活素TNF-α和低氧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的表达而影响胰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死亡或进展、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