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急性脑梗死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均高,是危害中老年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并发肺部感染可使病情加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新近有研究发现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脑梗死面积、部位及预后有关[2]。但与脑梗死常常并发的肺部感染的关系未作提示。对此,笔者拟对脑梗死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作一分析,以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变化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是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约2~60d的"假愈期",突然出现以精神神经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痴呆木僵、震颤麻痹、大小便失禁、失语、不能站立、感觉障碍或周围神经病[1].国外报道急性C0中毒后迟发脑病的发病率为2.8%~11.8%,中间清醒期为2~40d,平均22d[2].作者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8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36例出现迟发性脑病的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DEACMP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血液凝血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为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分别检测2组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含量及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含量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可疑症状和体征及多普勒检查出现血栓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血液凝血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预防价值,但本研究只进行了短期效果的评价,且观察指标有限,确切的疗效期待多中心更大规模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神经梅毒是受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20年来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临床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易误诊、漏诊,本院收治15例患者,仅有4例最初以颅内感染性疾病收入院,其余均因诊断不明,行传染病五项筛查及脑脊液检查后才确诊为神经梅毒,最初误诊率高达73.3%。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神经梅毒患者15例,临床特点多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5例从发病至给药时间<4.5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从发病至给药时间<3 h,且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患者24例(A组),发病至给药时间3~4.5 h,且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患者30例(B组),发病至给药时间<4.5 h未溶栓而常规治疗患者21例(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7 d 三个时间点分析比较其NIHSS 评分,并在治疗后7 d对3组的临床疗效、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A组、B组治疗后24 h、7 d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3.38,均P<0.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3.42,均P<0.05);A组、B组治疗后24 h、7 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0.99,均P<0.05)。A组、B组治疗后7 d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667、11.286,P<0.05),但A组、B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05)。A组、B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780、4.989,P<0.05),但A组、B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05)。B组的颅内出血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1,P<0.05)。 结论 发病3~4.5 h和<3 h进行rt-PA溶栓临床疗效均显著,但时间窗的延长可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但死亡风险未增加,对发病4.5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当积极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