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干细胞转分化胰岛样细胞与天然胰岛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目前在胰腺干细胞体外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转化效率,转分化胰岛样细胞的成熟度,能否代替天然胰岛的功能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实验将分离纯化、扩增的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并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与天然胰岛功能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 07/2005-04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暨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SD大鼠10只,采用差异性贴学、低血清培养等方法纯化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后,在含exendin-4、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尼克酰胺等细胞因子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将其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以DTZ染色和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分离纯化SD大鼠天然胰岛,对胰岛样细胞团与天然胰岛进行葡萄糖刺激试验,检测培养液上清液中胰岛素和C肽的水平.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从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分离纯化的细胞呈CK-19染色阳性,PDX-1染色阴性,表明为胰腺干细胞.诱导4周后,细胞逐渐汇聚成胰岛样细胞团,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证明有胰岛索分泌.②葡萄糖刺激实验显示,在低糖和高糖刺激下,胰岛样细胞团胰岛素的分泌量约为天然胰岛的1/30和1/35,C肽分泌量为天然胰岛的1/32和1/26.结论:目前胰腺干细胞体外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成熟度与天然胰岛仍然存在较大差别,其在功能仅为天然胰岛的1/30~1/35.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中国汉族T2DM患者ACE基因内含子16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DN间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RevMan 5软件对21项关于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DN关联性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共纳入DN患者2189例,无DN的T2DM患者2160例. 结果 各研究间具有明显的异质性(P<0.05),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Ⅱ基因型发生DN的OR值为0.63[95%CI(0.50~0.81)]. 结论 在中国汉族T2DM患者中,ACE基因的插入(I)多态性,纯合子基因型对个体DN的风险具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左彦方  龙爱梅 《循证医学》2008,8(6):349-352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小型研究的偏倚及研究间异质性。方法搜索、分析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内1994年1月到2007年3月之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有23项关于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被纳入。结果共纳入53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93例对照。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C+AC基冈型与AA基因型相比,发生原发性高血压风险的OR值为1.98(95%可信区间1.57~2.49),研究间具有明显的异质性(P〈0.00001,I^2=71.1%),根据种族和高血压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后,显著减小了研究间的异质性。在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病人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1166C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明显相关性;而在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病人中C等位基因能够增加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1166C多态性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在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病人中尤为明显,其相关性存在一定种族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估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内含子16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肾病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小研究的偏倚及研究间异质性.方法 应用RevMan 5 软件对27项相关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共纳入2 507例发生糖尿病肾病(DN)的1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 504例无DN的1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结果 各研究间具有明显的异质性(I2=51%,P<0.05),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型糖尿病人群Ⅱ基因型发生糖尿病肾病的OR值为0.76(0.61~0.95).根据种族和H-W平衡与否进行分层分析显示,在中国1型糖尿病人群,Ⅱ基因型不易患糖尿病肾病(OR=0.25,95%CI=0.14~0.43),而在高加索人(OR=0.83,95%CI=0.66~1.03)、日本人(OR=1.08,95%CI=0.65~1.81)、韩国人(OR=0.98,95%CI=0.34~2.78)、犹太人(OR=1.46,95%CI=0.59~3.59)的研究并未显示出这种相关性;在不满足H-W平衡的研究也未显示出这种相关性(OR=0.87,95%CI=0.61~1.23).结论 中国人群1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相关,Ⅱ基因型个体糖尿病肾病患病率相对其他基因型更低,不同种族,其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evMan 5软件对中国人群18项相关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共纳入2790例2型糖尿病患者,3725例对照。结果荟萃分析结果显示,ε4等位基因携带者易患2型糖尿病(比值比1.27,95%可信区间1.02~1.58),ε2等位基因携带者同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没有显著性关联(比值比1.05,95%可信区间0.89~1.24)。按合并冠心病与否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合并冠心病的ε4等位基因携带者更易患2型糖尿病(比值比2.94,95%可信区间2.10~4.11),而不合并冠心病者同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没有关联(比值比0.75,95%可信区间0.44~1.27)。结论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合并冠心病的ε4等位基因携带者更易患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王海澜  龙爱梅  马真  李慧丰 《实用医技杂志》2010,17(3):200-202,F000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适当条件下体外分化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分离大鼠BMSCs及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分别培养,在大鼠BMSCs培养过程中加入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培养基中的上清部分,双硫腙(DTZ)染色观察诱导后的细胞着色情况,培养7d后进行了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将BMSCs进行分离和纯化,培养至第4代第6天时细胞形态一致,呈"水草"样排列,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表达CK-19;混合培养基诱导的BMSCsDTZ染色阳性,RT-PCR检测有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PDX-1)及胰岛素(Ins)表达。结论适当的培养环境下,大鼠BMSCs具有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内含子16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之间的相关性,进而评估小样本研究的偏倚及研究间异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BSCO、EMbase、PubMed、CHKD、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中关于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同时辅以文献追溯。检索时限均从1994年1月至2011年3月18日。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然后采用RevMan 5.0.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1个病例对照研究,共计9 97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 252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DD+ID基因型相比,Ⅱ基因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N的风险较低[OR=0.65,95%CI(0.57,0.7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日本和巴西2型糖尿病患者中,Ⅱ基因型有较低的DN发病风险,而在高加索、中东、印度、墨西哥、韩国、马来西亚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未显示出这种相关性。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DN相关,Ⅱ基因型个体DN患病率相对其他基因型更低,但不同种族间其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PP-4抑制剂和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机制。方法(1)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并分别给予DPP-4抑制剂维格列汀和缬沙坦灌胃;(2)治疗12 w后观察各组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皮质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水平。结果 DN组肾组织着色广泛浓集,以肾小球表现最突出,肾小管和间质亦有所增强,维格列汀和缬沙坦治疗组,着色范围相似,但程度明显轻于DN组( 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维格列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组与两组间有差异, P<0.01,且CTGF水平明显低于DM组。结论 DPP-4抑制剂维格列汀和缬沙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损伤,且两组联用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
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离纯化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为将其转分化为胰岛细胞提供细胞来源。方法 用酶消化法培养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动态,用CK-19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可在体外有效扩增,有效去除成纤维细胞是扩增的关键。结论 低血清培养和反复贴壁法可获得较纯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