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单次高剂量和常规剂量静脉输注用人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于我院新生儿科诊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静脉输注常规剂量人免疫球蛋白,观察组静脉输注高剂量人免疫球蛋白。记录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蓝光照射时间,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期间贫血发生率、换血率以及胆红素脑病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如发热、皮疹、拒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蓝光照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贫血发生率、换血率相比对照组下降(P<0.05),但均无胆红素脑病发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单次高剂量静脉输注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婴幼儿复发性喘息预后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儿科住院治疗的80例首次喘息发作婴幼儿(年龄≤3岁),采集录入人口学特征与其他病史,检测过敏原、血清学相关指标。按出院后1年内预后情况(是否再次出现喘息)分为复发组(n=32)、未复发组(n=48),对比两组人口学因素、出生学因素、特应性体质、病原学因素与血清学因素,将上述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并分析影响婴幼儿复发性喘息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月龄、住院天数、性别、居住地、是否为头胎、是否为足月、分娩方式、家族过敏性疾病史、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血清白细胞总数(WBC)、总免疫球蛋白E(Ig E)、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水平与未复发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复发组湿疹史、个人过敏史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比均比未复发组高(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湿疹史、个人过敏史、RSV是婴幼儿复发性喘息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首次喘息发作婴幼儿出院后1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中西医综合干预治疗的方法及其成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吴川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78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根据患儿所选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8例(采用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阿奇霉素抗感染常规西医疗法)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穴位按摩和心理干预疗法,即中西医综合干预疗法),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心理指标及其肺功能情况。结果:据调查结果显示,以上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观察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78.95%(30/38);在心理指标上,以焦虑、忧郁、激惹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得出,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在肺功能上,对照组患儿在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速及其用力呼出量上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患儿在以上多个评级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综合干预疗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血浆心肌营养素-1(cardio trophin-1,CT-1)以及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 BB,GPB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合并心肌损伤窒息新生儿为试验组[其中轻度窒息39例(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33例(重度窒息组)],32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GPBB、CT-1水平,并分析血浆GPBB、CT-1水平与窒息程度的关系。结果试验组血浆GPBB、C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O.05);重度窒息组血浆GPBB、CT-1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均P<O.05);血浆GPBB水平、CT-1与窒息程度均呈负相关(r=-0.519、r=-0.527,P<O.05);血浆GPBB水平与CT-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47,P<O.05)。结论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血浆CT-1以及GPBB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窒息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提示与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有密切关系;测定血浆CT-1以及GPBB水平有助于判断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以86例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期间在儿科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了阿奇霉素药物治疗,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采用口服疗法和静脉滴注疗法,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用药之后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发生了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发热、过敏性皮疹及过敏性休克等,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0.0%(12/40)、32.6%(15/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儿科新生儿的治疗选用阿奇霉素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慎重用药,并且加强用药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潘立酮联合乳酶生治疗小儿FD(功能性消化不良)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92例小儿F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46例采纳多潘立酮治疗,实验组46例采纳多潘立酮+乳酶生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65%,44/46)明显高于参照组(69.57%,32/46);实验组治疗4周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厌食、早饱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2/46)明显低于参照组(21.74%,10/46),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潘立酮+乳酶生可有效减轻小儿FD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黎日保  施芬城 《吉林医学》2014,(12):2563-256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黄疸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胆红素日下降平均值为(30.5±15.6)μmol/L,平均黄疸消退时间为(6.57±2.45)d,观察组的胆红素日下降平均值为(42.1±10.6)μmol/L,平均黄疸消退时间为(5.03±1.9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增强临床疗效,缩短患儿病程,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