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的γ-干扰素(INF-γ)水平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组)、31例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组)、12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NF-γ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INF-γ含量为(386.3±83.5)ng/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63.4±16.2)ng/L和化脓性脑膜炎组(116.8±22.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叠性很小;而3组血清INF-γ含量很低并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INF-γ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0%、95.3%和94.1%。结论检测脑脊液INF-γ对结核性脑膜炎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水γ-干扰素(IFN-γ)、腺苷脱氨酶(ADA)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检测29例结核腹膜炎患者、22例癌性腹水患者的腹水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核性腹膜炎组中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的水平及活性均高于癌性腹水组(P值均〈0.05)。2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的灵敏度为86.2%,特异度95.5%,与单独检测ADA比较,敏感度相近,其特异度明显增高。结论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的检测对结核性和癌性腹腔积液的鉴别有临床意义,可用于两者的鉴别诊断,同时进行IFN-γ与ADA检测可提高结核性腹腔积液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作用。方法:确诊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72例,在正规抗结核治疗下随机选取38例行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胸腔积液作为治疗组,34例采用常规胸穿针抽水法治疗作为对照组。有分隔和包裹性积液每次注入尿激酶20万U加30ml生理盐水,胸腔B超动态监测疗效。结果:治疗组抽液总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胸膜腔分隔、包裹、胸痛等较对照组轻。结论: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优于常规穿刺抽水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中的表达,及辛伐他汀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预防组,每组10只,低氧组和预防组给予低氧处理,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且预防组于低氧前给予辛伐他汀灌胃,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周后观察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即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和肺血管形态学指标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肺小动脉MMP-2表达。结果低氧组大鼠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肺血管形态学指标和肺小动脉MMP-2染色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预防组上述指标低于低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2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中的表达增加,辛伐他汀可抑制其表达,预防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接受12个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后肺功能指标、COPD评估测试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96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30%预计值≤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80%预计值],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18μg/吸、1日1吸);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祛痰、茶碱平喘等对症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6、12个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CAT评分、肺功能指标及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3%(50/51,失访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19%(33/37,失访3例)。治疗1、6、12个月,治疗组患者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优于治疗1个月(P<0.05)。治疗1、6、12个月,治疗组患者AC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6 min步行距离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CT评分亦随之明显改善(P<0.05)。结论:噻托溴铵长疗程吸入治疗中、重度COPD,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胸腔穿刺胸膜活检术在无胸腔积液抽出的胸膜疾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SA型胸膜活检针对27例无胸腔积液抽出的胸膜疾病患者行经皮胸腔穿刺胸膜活检术.结果 27例经皮胸膜活检术的胸膜获取率为100%(27/27),病理确诊率为92.6%(25/27),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使用SA型胸膜活检针对无胸腔积液抽出的胸膜疾病患者行经皮胸腔穿刺胸膜活检术胸膜获取率与病理确诊率均高,安全性大,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一次性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COPD合并气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87例COPD合并气胸置管治疗资料。结果 87例全部治愈,大部份病人1 d内复张,3~7 d拔管,副作用少。结论一次性带针胸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好、费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臂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7例肺部小结节(病灶直径为1.0~3.0cm)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C臂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经皮肺穿刺活检前、穿刺中以及穿刺后均采用C臂CT机进行辅助扫描,对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臂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小结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9%、100%,未发现假阳性病例。穿刺后有10例患者发生气胸,其中3例实施闭式引流术治疗,有3例患者术后发生咯血,未经特殊处理后患者自行痊愈。结论在肺部小结节的临床诊断上,采用C臂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进行检查和诊断,可提高肺部小结节的穿刺阳性率,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提高检查与诊断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叠综合征(O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3个月的疗效。方法随机入选2014年7月~2016年9月本院门诊就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OS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和试验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行为干预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每天夜间8h的BiPAP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进行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疗效指标:呼吸困难评分(mMRC)、嗜睡评分量表(ESS)、多导睡眠监测指标(睡眠紊乱指数AHI、夜间最低氧饱和度minSPO_2)、晨起血气分析指标(PO_2、PCO_2)及3个月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次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耐受相关治疗,无一例脱失;常规治疗及BiPAP治疗均能改善患者1、3个月mMRC评分、ESS评分、AHI、minSPO_2、晨起PO_2和PCO_2指标(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BiPAP治疗更能改善mMRC评分、ESS评分、AHI、minSPO_2、晨起PCO_2指标。两组患者3个月内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BiPAP治疗可行性良好,可显著逐渐改善患者3个月的预后,值得在OS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有创通气方法,观察组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结果观察组PaO2、SpO2、心率、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