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呼吸衰竭合并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化痰祛痰、扩冠、利尿、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重构等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左西孟旦治疗,B组加用米力农治疗。记录两组治疗7 d脱离呼吸机(脱机)、拔除气管插管(拔管)例数及治疗过程中呼吸机支持压力(PS)、氧浓度变化,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 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呼吸机PS、氧浓度、血清NTpro BNP水平下降,LVEF升高(P均<0.05)。与B组比较,治疗7 d A组脱机率及拔管率升高,治疗第3、7天呼吸机PS、氧浓度下降,血清NT-pro BNP水平下降,LVEF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左西孟旦、米力农对呼吸衰竭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心脏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左西孟旦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预测心肌梗塞的预后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金剑  韩明伦 《临床荟萃》1996,11(21):964-965
MI是常见的心脏急症之一。近十多年来在MI治疗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在不断寻求能够预测MI预后的因素,以便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降低病死率。现复习文献综述如下。 1 24小时心电图的心率变化性 24小时心电图的心率变化性是指24小时内的平均心率变化指标如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等。Algra等对6693例AMI患者进行两年的随访研究发现:短期心率变化(RR间期每分钟标准差的24小时平均值)和长期心率变化(RR间期的每分均值的24小时平均值)的变化性小的患者猝死危险性比变化性大者多2倍,且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最低心率(每分钟平均心率最小值)≥65次/分的患者猝死危险是<65次/分者  相似文献   
3.
洋地黄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现把洋地黄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T细胞亚群功能失调与临床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淋巴细胞在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诱导中均有重要作用,体内许多细胞免疫反应如细胞内寄生虫、微生物(结核菌、病毒、真菌、原虫)的抗感染免疫,迟发型变态反应,抗肿瘤作用,移植排斥反应等,都是由细胞免疫所主导的。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失调将引起细胞免疫的异常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现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双囊单腔气管导管对气管黏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地通过动物实验对比观察双囊单腔气管导管与普通气管导管的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作用,验证双囊单腔气管导管对气管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杂种家犬2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插双囊单腔气管导管,对照组(B组)插普通气管导管,5天后,取气囊压迫处气管黏膜,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 A组的上皮细胞正常,上皮细胞的游离面覆有大量的纤毛和微绒毛.B组的上皮细胞肿胀,细胞间隙变小,大部分纤毛和微绒毛消失,细胞上有直径为0.5 μm球状突起.结论双囊单腔气管导管较普通气管导管对气管黏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激素类药物长期应用后突停或停药过快对原发病引起的不良反应已被临床熟知。但非激素类的某些药物因临床停药过快或突停引起的不良反应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笔者愿结合所遇病历及文献报道略加综述。 1 对心律失常的影响 1.1 奎尼丁是抗心律失常老药,主要用于房颤转律和复律后的维持治疗。黄氏早在70年代《心律失常》一书中主张:心房颤动病人在应用奎尼丁转成窦性心律后,应较长期地应用维持量,以防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7.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常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我们将近几年所遇文献报道原发于结外恶性淋巴瘤123例及本院诊治的5例,就其误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率,延长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术后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与芬太尼、氟哌利多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2例65岁以上ASAⅠ或Ⅱ级择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6例,PCEA选用0.238%甲磺酸罗哌卡因加0.0002%芬太尼硬膜外镇痛,PCIA组选用0.001%芬太尼加0.005%氟哌利多静脉镇痛。观察镇痛效果、镇静程度、舒适评分、不良反应,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分别于麻醉前,术后4、12、24h在患者不吸氧或停吸氧0.5h的情况下抽取动脉血,监测pH、PaCO2,并计算动脉血与呼气末CO2梯度(Pa-PETC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均较低,PCIA组高于PCEA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PCIA组Ramesay法(RSS)镇静评分显著高于PCEA(P〈0.05)布氏评分法(BCS),舒适评分明显低于PCEA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搔痒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PCEA组(P〈0.05),评估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优秀者PCEA组明显多于PCIA组(P〈0.05);术后较术前pH降低,PaCO2、PETCO2、Pa-PETCO2升高(P〈0.05),术后各时点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的老年患者,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均安全可行,镇痛效果满意,术后PaCO2、PETCO2、上升,pH下降,但不呈进行性的变化。综合总体镇痛质量,PCEA组优于PCIA组,但PCEA组镇痛需加强硬膜外导管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临床工作中,许多疾病及手术围术期需气管插管人工维持呼吸。气囊压力及压迫时间不当可致气管黏膜缺血损伤、术后声嘶、咽喉痛等并发症[1],严重者发生气道狭窄,危及患者生命。多年来,人们试图解决这一难题,但迄今为上,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1990年7月至1993年2月,我们将49例重症肺心病随机分成三组,对比观察藻酸双酯钠(PSS) 654-2、654-2及常规治疗的治疗效果。PSS 654-2组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56±12岁,病程23±10岁。654-2组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54±11岁,病程20±8岁。对照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57±10岁,病程18±9岁。 1.治疗方法:对照组:吸氧、抗炎、止咳、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PSS 654-2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PSS100mg、654-2 10mg入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静滴(每分钟30滴),日1次。654-2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654-2 10mg入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静滴(30滴/min),日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