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ll例,栓塞剂为NBCA,栓塞后3例行手术切除,3例行γ-刀治疗.结果 1例完全栓塞,5例栓塞70%—90%,3例栓塞50%—70%,2例栓塞小于50%.生活、工作完全正常治愈5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症状无改善2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的方法是相对安全的,可治愈部分脑AVM,对于大型、重要功能区的脑AVM,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或放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探讨静脉溶栓配合脑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及安全性,禁忌证,寻找国人溶栓药物静脉用药的最佳剂量。方法对71例发病在24h内的脑梗死者随机分为两组,溶栓 用尿激酶30万u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d;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每天1次,连用15d。  相似文献   
3.
球麻痹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球麻痹的临床特点 .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了 6 0例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 ,包括临床一般资料、病因、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及转归 结果 致球麻痹的病因多样 ,以脑血管病最多见 .球麻痹可合并多种症状 .病因治疗基础上物理训练及中医针炙治疗有效 .急性假性球麻痹预后佳 ,真性慢性球麻痹预后差 .结论应从病变部位及病情过程来重点分析球麻痹的临床特点 .  相似文献   
4.
陈卓铭  李巧薇  黄舜韶 《新医学》2004,35(2):99-100
1引言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最复杂、异质性最高的一种类型,发病率约为1/10 000[1].该病常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线粒体肌病.现报告对一家系2例的10年诊治观察.  相似文献   
5.
应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治疗运动性失语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简称语言障碍ZM2.1)对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2003-01/2004-1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语言障碍中心的15例运动性失语患者(治疗组)和广州市番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5例运动性失语患者(非治疗组)。治疗组通过其康复系统进行个体化综合训练,包括发音器官训练、语言训练、口语表达、听康复、视康复、学老师平台等。入院时和治疗2个月时使用汉语失语检查法作为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表达、复述、命名、听理解的评估,评定亚项包括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色命名、反应命名、是否、听辨认、执行指令。治疗组在完成失语检查法后,采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诊断系统在训练前后进行评估,评定亚项包括简单指令、复杂指令、是否、表达语音、表达语义、复述语音,复述语义、命名、简单理解、复杂理解、听读字、计算、记忆、匹配、简单常识、复杂常识、定向力、比较。各亚项分数为完成百分率&;#215;100,满分为100分。结果: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2个月时两组汉语失语检查法各亚项评分:治疗组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色命名、反应命名、是否、听辨认、执行指令评分高于非治疗组[(38.12&;#177;15.21)分,(12.02&;#177;8.74)分;(34.51&;#177;14.93)分,(14.21&;#177;7.51)分;(32.54&;#177;9.65)分,(10.95&;#177;4.96)分;(38.00&;#177;12.56)分,(6.96&;#177;8.64)分;(29.72&;#177;15.34)分,(7.82&;#177;6.75)分;(37.56&;#177;10.41)分,(12.43&;#177;7.56)分;(35.01&;#177;8.78)分,(21.41&;#177;6.89)分;(48.36&;#177;11.41)分,(20.32&;#177;7.94)分;(45.32&;#177;12.71)分,(24.43&;#177;7.69)分,t=2.134-2.498,P〈0.05]。 ②治疗组训练前后语言障碍ZM2.1诊断系统各亚项评分:训练后复杂指令、是否、表达语音、表达语义、复述语音、复述语义、命名、复杂理解、听读字、计算、回忆、匹配、简单常识、复杂常识、定向力、比较评分高于训练前[(68.3l&;#177;18.31)分,(40.34&;#177;21.21)分;(85.39&;#177;22.40)分,(61.34&;#177;16.31)分;(38.31&;#177;18.99)分,(19.32&;#177;12.35)分;(65.36&;#177;20.31)分,(40.63&;#177;21.56)分;(21.36&;#177;13.56)分,(9.96&;#177;10.69)分;(50.75&;#177;20.17)分,(37.54&;#177;14.56)分;(46.25&;#177;14.36)分,(28.35&;#177;16.35)分;(69.34&;#177;21.31)分,(40.35&;#177;12.36)分;(65.24&;#177;19.93)分,(38.65&;#177;13.56)分,(63.34&;#177;29.14)分,(35.69&;#177;23.31)分;(59.14&;#177;18.93)分,(39.31&;#177;12.56)分;(62.21&;#177;20.11)分,(39.23&;#177;13.56)分;(80.21&;#177;13.56)分,(60.12&;#177;10.34)分;(75.12&;#177;11.31)分,(45.63&;#177;16.31)分;(50.23&;#177;17.15)分,(31.56&;#177;15.34)分;(54.36&;#177;18.96)分.(28.62&;#177;14.36)分,t=2.236-2.985,P〈0.05],而简单指令、简单理解评分与训练前接近[(75.12&;#177;18.51)分,(68.46&;#177;12.64)分;(65.35&;#177;20.26)分,(58.35&;#177;15.63),P〉0.051。结论:①应用语言障碍ZM2.1康复系统进行综合训练后汉语失语检查法各亚项评分增高,表明了康复治疗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语言交流障碍。②训练后语言障碍ZM2.1诊断系统评估除简单指令、简单理解二项外,各项评分显著升高,表明了语言障碍ZM2.1康复系统促了进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恢复。而简单指令、简单理解的变化不大考虑与运动性失语患者本身简单理解能力相对好有关。  相似文献   
6.
大脑不同部位对人类的听、说、读、写等功能起着不同的形成及修饰作用,从而使人类之间能够顺利地进行交流与沟通。而不少患者因为脑卒中等病变而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语言功能的丧失。就不同的脑组织对语言功能的形成、定位进行分析,以便临床工作者更好地进行语言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关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预后,以往多抱着悲观的看法。虽然有些与成人对比的统计资料说明,15岁以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疗效并不一定很差,但结论仍然是悲观。多数认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病程是进行性的,最后终究进入痴呆状态,本文试就1959年6月至1967年6月的8年期间在我科住院的儿童及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9~17年随  相似文献   
8.
中青年卒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研究发现 ,中青年卒中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但其病因和危险因素较复杂 ,文章对该领域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采用生理盐水15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均连用14d。治疗组予注射用灯盏花素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另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14、21d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70.8%)明显高于对照组(40.8%)(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7%)与对照组(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90d MR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依达拉奉与灯盏花素联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