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甲状腺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我院16例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结果:出血原因有血管结扎线脱落、残留腺体创面渗血、漏扎出血的血管、肌群断端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引流不畅以致局部积血。16例均经再次手术抢救成功。结论:血管结扎线脱落、残留腺体创面渗血、漏扎出血的血管、肌群断端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引流不畅以致局部积血是引起甲状腺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在不同时期保肛率的变化及其因素分析。方法将2003年7月~2008年6月收治的79例设为远期组,收治的2008年7月~2013年6月的104例设为近期组(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根据所有患者是否施行保肛手术而分为ARP组45例和SP组138例。结果远期组和近期组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周径<1/2周~全周四者的保肛率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体分型中,肿块型、溃疡型及浸润型及肿瘤病理呈高、中、低分化癌者三者的保肛率呈现依次下降的趋势(P<0.05)。低位直肠癌Dukes A~D期四者保肛率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肿瘤周径、肿瘤病理分期、肿瘤主体位置、肿瘤大体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及患者的性别及BMI等均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4.
5.
黄石顺  林伟强  林奋强 《中外医疗》2011,30(20):106-107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讨乙状结肠肿瘤的治疗与化疗方法。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之间接诊的3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术后适合条件的18例患者分组分法者进行化疗治疗,观察使用5-氟尿嘧啶单药和使用亚叶酸钙辅助5-氟尿嘧啶治疗的区别和疗效。结果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肿瘤9(28.1%)例,Ⅰ期3(37.5%)例,Ⅱ期12(18.8%)例,Ⅲ期8(15.6%)例;局部淋巴结转移9(28.1%)例,腹腔种植转移2(6.3%)例,肝转移3(9.4%)例。18例化疗患者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相对较少。结论乙状结肠肿瘤的临床表现不显著,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因此,应更加重视;根治性切除是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使用5-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结合的化疗方法,可更有效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邱海航  黄石顺 《江西医药》2001,36(2):130-131
现将1992年8月份所经治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2例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5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7例患者注射兰索拉唑,对照组27例患者注射奥美拉唑钠(洛赛克),均用药5d,分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2.6%,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8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为(29.2±16.96)h,对照组为(32.6±16.13)h,两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平均上腹痛感消失时间为(2.3±0.8)d,对照组患者平均上腹痛感消失时间为(2.6±1.2)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例(3.7%),对照组2例(7.4%)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