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ST段改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ST段改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3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及非ST段抬高组,后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 I),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52例伴有ST段抬高,228例不伴有ST段抬高,其中伴有ST段抬高组相对年龄稍轻,吸烟率及血运重建率较高,而非ST段抬高组则年龄较大,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较多,且女性比例较高。结论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吸烟率较高,单支病变及血运重建率亦较高,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中高血压、糖尿病更多见,且女性偏多,年龄偏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地西泮作用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6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参照最新指南推荐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地西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6.97%、87.88%,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10%、74.19%(P0.05);观察组患者严重心性事件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36%(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加入地西泮可在提升疗效的同时降低严重心性事件的发生,方法经研究验证可在实践中予以运用。  相似文献   
3.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时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例1:女性,63岁.因双下肢酸痛、乏力伴双肩酸痛1个月余,于2004年6月21 日入院.患者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臀部、大腿、肩背部酸痛,下肢乏力,行走缓慢,双手上举困难,晨起翻身、起床困难,影响睡眠,酸痛与活动无关,偶有四肢麻木感,无关节肿胀及活动受限,曾至地段医院就诊,查类风湿因子阴性,红细胞沉降率(ESR)74 mm/1 h,予以双氯芬酸钠、仙灵骨葆等药物口服,全身疼痛略有减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含有δ-SG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检测经腺相关病毒介导基因转染的TO-2型仓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方法用EcoRI酶和XhoI酶酶切含有δ-SG基因的pUC57-SG质粒,获得δ-SG基因。片段回收后定向插入腺相关病毒载体质粒pITR-GFP中重组成pITR-GFP-SG,并同pXX680、pHelper三质粒经钙磷沉淀法共转染HEK293细胞,斑点杂交法测定重组病毒颗粒滴度,再将重组病毒颗粒转染TO-2型仓鼠的MSCs,利用RT-PCR法,免疫荧光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MTT检测转染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δ-SG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含δ-SG基因的腺相关病毒感染TO-2型仓鼠MSCs48h后,RT-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884bp-DNA片段;免疫荧光检测显示TO-2型仓鼠MSCs中呈现绿色颗粒,大小深浅不一;MTT证实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未受明显影响。结论采用腺相关病毒介导的方法,可以将δ-SG基因导入TO-2型仓鼠的MSCs并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5.
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最好地体现医学的本质属性。我科建立了一套"以医患沟通技能培养为主体、以参与式及服务式为特色"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训模式。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医患沟通技能,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应对知识,提高医学法律和执业规范,培养医学生乐观思维、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杨菊贤  黄海怡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0):1750-1751,1755
20世纪以来,医学的专科化使医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使医务人员逐渐形成了分科思维,习惯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和处理问题,而对于心理压力导致的症状或疾病,则很少引起注意和重视,这就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然而人是一个有完整的心理活动的整体,因此心理学和辨证法在疾病防治中起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的修复作用及其远期效果观察。方法 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后通过心肌直接注射的方法,于移植组移植DAPI标记过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PBS溶液;假手术组仅开胸和关胸。并于造模后即刻、移植后4、8和12周,分批分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的检测。结果 心脏标本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查证实在细胞移植区有细胞核因被标记而呈荧光的新生心肌和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细胞移植区有类似心肌细胞的细胞团、心肌特异性结蛋白和肌动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检测阳性。透射电镜检查可见不成熟的心肌细胞,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胞质中有散在肌丝样物质,还可见内膜不完整的新生血管,且阳性物质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多。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则没有这些改变,并且在不同时间段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有效防止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恶化.促进心肌和血管再生,在移植后长时间内没有出现新的心肌缺血损害、炎症反应和恶性心律失常,持续修复受损心肌.远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s)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常规抽取骨髓,分离制备MBMCs悬液。对150只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170mg/kg,qd,连续2d,建立DCM模型。造模2周后,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45%为标准入选试验组,将大鼠随机分成移植组(28只)、对照组(26只)和假手术组(26只),开胸,直视下在左心室前壁行心肌注射。移植组注射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MBMCs悬液10μl(含5×106个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假手术组仅开胸和关胸。于移植后4和8周,分批分组进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容积(LVEDV、LVESV)减小(均P<0·01),短轴缩短率(FS)和LVEF增大(均P<0·01);左室收缩压力(LVPES)、压力速率最大值(dp/dtmax)明显升高(均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力(LVPED)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心腔呈进行性扩大,心肌室壁运动功能障碍明显,心功能逐渐恶化,在第4周时,2组分别有3只和2只出现心室腔反流,反流量0·002~0·006ml;在第7和8周时,分别有2只和1只出现反流,量较4周多,最大达0·011ml。结论:MBMCs移植可有效防止DCM心室腔扩大,促进血管和心肌再生,修复受损心肌,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bone marrow cells,MBMCs)移植方法对梗死心肌的治疗效果.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常规抽取骨髓,分离制备MBMCs悬液.将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4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组Ⅰ,n=10)、梗死对照组(组Ⅱ,n=18)、细胞移植组(组Ⅲ,n=18).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在建模后2周分别将10μl MBMCs(6×106)悬液和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植入组Ⅱ和组Ⅲ的梗死周边区.用心脏超声观察细胞移植后4周的心脏功能改变,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移植细胞在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的存活、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MBMCs移植4周后,移植组超声检查左室功能重建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前壁厚度(LVAWT)均较梗死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移植组血流动力学检查指标如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室舒张压力时间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也优于梗死对照组(P<0.05).MBMCs移植6周后,大鼠心肌梗死区有移植细胞存活、增殖,并分化为有心肌细胞特征的细胞.结论:实验证实用MBM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可以明显改善梗死后心脏功能.这一效果可能与MBMCs移植相关的心肌再生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bone marrow cells,MBMCs)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大鼠心肌修复的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常规抽取骨髓,分离制备MBMCs悬液.对72只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170 mg/kg,1次/d,连续2 d),建立DCM模型.造模成功(注射后2周)后将大鼠随机分成移植组(n=24)、对照组(n=24)和假手术组(n=24),开胸,直视下在左心室前壁行心肌注射.移植组注射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MBMCs悬液10μl(含5×106个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溶液;假手术组仅开胸和关胸.于移植后4周,分组进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检测,并取注射部位心肌组织进行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移植的MBMCs能在心肌坏死区内存活并形成肌样组织及新生血管,结蛋白排列接近正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阳性;透射电镜下可见不成熟的心肌细胞.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容积(LVEDV、LVESV)减小(P<0.01),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增大(P<0.01);左室收缩压(LVSP)、压力速率最大值及最小值(±dp/dt)明显升高(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BMCs移植可有效防止DCM心室腔扩大,促进血管和心肌再生,修复受损心肌,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