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因"活动后气促3个月"来阜外医院就诊。既往病史:患者1年前在外院因"二尖瓣重度狭窄"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术中置入圣犹达27号三叶生物瓣膜),术后6个月发生一次严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1个月后好转,且于术后6个月停用华法林。入院查体:脉搏65次/min,血压105/63 mmHg(1 mmHg=0.133 kP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双导丝技术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介入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采用改良双导丝技术进行瓣周漏介入封堵的12例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在门诊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评估心功能变化。结果 12例瓣周漏患者包括二尖瓣瓣周漏5例,主动脉瓣瓣周漏7例。所有患者均完成瓣周漏介入封堵操作,介入技术成功率100%(12/12)。瓣周漏严重程度分级由术前的(2.42±0.52)级降至术后的(0.67±0.65)级(P<0.001);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由术前的(3.33±0.65)级降至术后的(2.08±0.67)级(P<0.001)。2例患者术后出现新发溶血伴肾功能不全,经透析治疗后顺利出院;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双导丝技术应用于瓣周漏的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瓣周漏介入术后残余分流、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瓣周组织损伤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但目前临床应用病例数有限,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ACI)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 2019 年 2 月至 2020年12月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60例ACI患者纳入研究,按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130例, 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未溶栓组 30 例,给予常规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并分析溶栓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溶栓组治疗总有效率比未溶栓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动 脉粥样硬化型(LAA)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心源性栓塞型(CE)及其他病因型(SOE)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溶栓组中,预后良好患者的年龄、基线血糖值比预后不良患者低,发病到溶栓时间比预后不良患者短,有糖尿病史、心房 颤动发生率比预后不良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发病到溶栓时间、心房颤动 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 ACI 治疗中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可以实现良好的疗效,但 ACI 不同病因分型 患者的溶栓治疗疗效有所差异,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另外,年龄、心房颤动、发病到溶栓时间 会影响 ACI 预后,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以上因素予以合适的干预,以实现更好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Lp-PLA2)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protein A, 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1—12月于揭阳市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10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Lp-PLA2、SAA水平,比较不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患者的Lp-PLA2、SAA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例组的Lp-PLA2、SA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正常组LpPLA2水平(248.41±25.46)μg/L、内膜增厚组(278.38±27.31)μg/L及斑块形成组(302.15±30.80)μg/L依次升高;内膜正常组SAA水平(52.12±15.46)mg/L、内膜增厚组(68.46±18.49)mg/L及斑块形成组(76.24±19.31)mg/L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2、3.165,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