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结肠直肠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全球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三位。随着饮食方式逐渐西化,我国结肠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病人中仍有40%~50%死于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其最主要的转移途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检查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的Dukes A和Dukes B期病人中仍有10%~25%于术后5年内复发目,提示存在着一种常规手段不易发现的肿瘤“微转移”。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相关实验技术的发展,使这部分“微转移肿瘤”的检出逐渐成为可能。本文就结肠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结肠直肠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全球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三位。随着饮食方式逐渐西化,我国结肠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病人中仍有40%~50%死于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其最主要的转移途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检查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的Dukes A和Dukes B期病人中仍有10%~25%于术后5年内复发目,提示存在着一种常规手段不易发现的肿瘤“微转移”。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相关实验技术的发展,使这部分“微转移肿瘤”的检出逐渐成为可能。本文就结肠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的化学治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94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研究组采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的化学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化学治疗方案,所有患者至少行化学治疗2个周期,化学治疗2~6个周期后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客观反应率(ORR)分别为53%和49%,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9%和74%,2组在ORR、DCR、中位生存期以及1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脱发以及血液学毒性,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外周神经毒性,均可耐受,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以脂质体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学治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且患者对毒副作用均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4.
CD40分子是与T细胞和B细胞功能有关的一种表面抗原,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超家族成员。作为CD40的配体,CD40L也称gp39、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TNF associated activation protein,TRAP)和T细胞-B细胞活化分子(T cell—Bcell-activating molecule,T—BAM)。CD40-CD40L是免疫细胞间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在抗原呈递细胞识别靶抗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否需要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血管甲状腺腹壁疝外科诊治842例成人腹股沟疝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治疗组200例,术前一次性应用预防性抗生素;对照组642例术前未应用抗生素,对比两组术后早期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 842例中共10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其中治疗组2例(1%),对照组8例(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术后第3天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住院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高危因素的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常规应用抗生素对预防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并无实质必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