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1组和A2组,每组各30例,其中A1组采用阿芬太尼5μg/kg+依托咪酯0.15 mg/kg,A2组采用阿芬太尼7μg/kg+依托咪酯0.15 mg/kg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胃镜通过咽喉时(T2)、肠镜开始时(T3)、肠镜通过肝区时(T4)、检查结束时(T5)的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依托咪酯总用量、患者苏醒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前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呛咳、肌颤、腹痛、头晕)。结果 整体分析显示,两组患者MAP与HR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O2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2.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EGFP质粒转染大鼠骨骼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EGFP)在大鼠骨骼肌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条件下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20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均分为裸质粒组(P)、质粒 超声组(P U)、质粒 微泡组(P M)和质粒 超声 微泡组(P U M)共4组进行实验.选择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质粒与白蛋白微泡相混合,以超声介导白蛋白微泡破裂的方法 对大鼠骨骼肌行基因转染,转染7 d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质粒在大鼠脊斜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P M组大鼠脊斜肌组织中均未见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P U组可见少量微弱绿色荧光,荧光强度较P和P M组明显增强(P<0.05),P U M组可见明显特异性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荧光强度约为P、P M组的10倍,P U组的3倍(P<0.05);P U M组转染率为(42.72±10.07)%较之P U组(13.62±6.17)%明显增高(P<0.05).结论 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破裂造成的脊斜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是血管内基因成功跨越内膜屏障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预处理联合腹腔内注射罗哌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内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外一科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A 组患者麻醉诱导前予以电针预干预处理,B组患者术后缝合前予以罗哌卡因腹腔内注射,C组患者麻醉诱导前予以电针预干预处理、术后缝合前予以罗哌卡因腹腔内注射。观察3组患者术后12h、24h内脏痛VAS评分,记录3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h内镇痛补救次数,比较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C组患者术后12h、24h内脏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 组、B组(P<0.05)。C组患者术后24h内镇痛补救次数显著少于A组、B组(P<0.05)。C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A 组、B组(P<0.05)。C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 组、B组(P<0.05)。结论 电针预处理联合腹腔内注射罗哌卡因可明显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内脏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缩短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适宜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黄武锋  余常辉  赵海金  刘爱华  蔡绍曦 《重庆医学》2021,50(14):2341-2345,2351
目的 分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小干扰RNA(siRNA)干预对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重塑的作用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清洁及健康的雄性大鼠56只,随机选取14只为正常组,剩余42只建立哮喘模型,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TSLP siRNA干预组,各14只.Im-age-Pro Plus软件计算出大鼠的小气道支气管壁总管壁面积、小气道支气管壁内管壁面积和支气管壁平滑肌的面积,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的肺顺应性和肺弹性阻力,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白细胞数量、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并计算出EOS/白细胞的值,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伤害性信息与即刻早期基因(C-FOS)、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蛋白水平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相比,TSLP siRNA干预组小气道支气管壁总管壁面积、小气道支气管壁内壁面积、支气管壁平滑肌面积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相比,TSLP siRNA干预组肺顺应性均升高,肺弹性阻力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相比,TSLP siRNA干预组白细胞、EOS/白细胞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相比,TSLP siRNA干预组ERK1、C-FOS、PDGF通路蛋白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LP siRNA干预通过调控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改善气道重塑指标,提高大鼠的肺顺应性,降低大鼠的肺弹性阻力,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微泡空化效应对大鼠骨骼肌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治疗剂量超声介导的微泡造影剂破坏产生的空化效应对大鼠骨骼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微泡组、超声组(超声能量为1.5W·cm-2)、高能量超声加微泡组(超声能量为1.5W·cm-2)及低能量超声加微泡组(超声能量为0.75W·cm-2),每组6只,按Gray法制备大鼠脊斜肌活体微循环观察标本,分别在处理前、处理后不同时间测量平均动脉压,用红细胞跟踪相关仪和电视测微仪测量微动静脉口径和血流流速,并用电镜观察大鼠脊斜肌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微泡空化效应对大鼠平均动脉血压和微血管口径无显著变化(P>0.05);微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降低(P<0.05)。微循环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下降和恢复的程度与超声能量有关,低能量组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15min左右可明显恢复,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1h左右可明显恢复,而高能量组2h微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未完全恢复。微泡空化效应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裂,内皮间隙增宽,红细胞溢出于毛细血管外;2h后未发现内皮破口。结论微泡空化效应对局部微循环及微血管产生损伤跟超声的能量有关,能量越小产生损伤越轻,局部微循环修复的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