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定位抢救模式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2009-06 ~ 2013-04间实施定位协同抢救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2009年6月前实施传统心肺复苏的115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首次除颤时间、建立人工气道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总时间及存活率等.结果 研究组首次除颤时间、建立人工气道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总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定位分工协作的抢救模式,可以有效缩短首次除颤、建立人工气道、总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软硬件条件允许的医院,应尽早实施并开展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中号气管插管做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气胸需经闭式引流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中号硅胶气管插管作为引流导管进行闭式引流治疗;外科及内科同期收治的气胸需经闭式引流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大口径胸腔引流导管进行闭式引流。观察两组治愈率、置管留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应用中号气管插管做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2012年消化内科收治的205例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患者的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98例)及对照组(10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测定,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结果 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以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能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耐药性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55岁,矿工,2002年6月3日第一次入院.主诉: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背痛、胸闷气促,胸痛为持续性钝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3例,A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B组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再通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并发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出血性梗死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均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Rt—PA溶栓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溶栓治疗,较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黄旺  陈喜炎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841-184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知情同意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0.8~1ml,bid,连续治疗14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两组患者在入院时C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14d后C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基本痊愈12例,显效14例,总有效率为74.3%;对照组基本痊愈9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62.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颅内血肿2例,皮下血肿1例,大便隐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对照组颅内血肿1例,皮肤瘀斑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短期内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脑神经功能状态、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6岁,未婚。父母非近亲结婚。2010年1月7日第1次住院。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反复咳嗽、咳脓性痰,伴时有发热及咯血,在当地诊所治疗,症状反复。近6个月来,症状加重,痰量增多,并2次大咯血住本地某三级医院治疗。彩色B超:镜像右位心,心脏功能未见明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6岁,未婚.父母非近亲结婚.2010年1月7日第1次住院.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反复咳嗽、咳脓性痰,伴时有发热及咯血,在当地诊所治疗,症状反复.近6个月来,症状加重,痰量增多,并2次大咯血住本地某三级医院治疗.彩色B超:镜像右位心,心脏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拟诊为支气管扩张;左支气管占位,倾向腺性乳头状瘤.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改善出院.出院后仍反复咳嗽、咳血痰.1月7日因一次咯血400ml于本院急诊,收住我呼吸科.既往史:6岁开始患"慢性鼻窦炎",曾多次就诊我院耳鼻喉科诊为"双上颌窦炎",予内科保守治疗(未曾手术),未愈,仍反复流脓鼻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39例肺心病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病人中,治愈21例,好转9例,显效3例,无效6例。结论: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是一个逐步发展而又危及生命的过程,如果任其发展至晚期,治疗效果差且浪费经济,因此早期、规律、有效预防和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丹红组(58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丹红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天,疗程14天。结果丹红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血液流变学及血气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体征和生活质量;同时能缩短病程,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