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脏局限性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脾脏各类局限性占位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目的在于加深对脾脏局限性占位性病变超声表现认识,提高超声诊断脾脏局限性占位性病变技术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症,乳腺癌的高频声像图特征及彩色血流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乳腺增生症。36例乳腺癌的彩色高频超声表现。结果 乳腺增生症声像图表现复杂极其多样化,可分为弥漫性病变和局限性病变,其血流以0级为主(64.9%),乳腺癌声像图表现为不规则包块影,多为低回声,血流以Ⅱ级以上为主(77.8%)。结论 高频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表现对鉴别乳腺增生症,乳腺癌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长期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为我国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本病迁延难愈,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在西医治疗暂无重大突破之时,如何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有着重大意义。导师黄新艳,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载。黄老师认为DKD中医病机以气阴两虚为基础,兼有瘀血、湿浊之邪为标。在治疗上,应抓住患者气阴两虚之本,施以健脾补肾、益气养阴方药,使其正气不致衰惫;并佐以散瘀通络、利湿化浊等法,祛除病邪。黄老师对于患者病之气阴两虚,常选用参芪地黄汤合水陆二仙丹为主方进行加减。方中参芪地黄汤可行补气滋阴,补肾健脾之功;水陆二仙丹则取其补肾固精之效。两方合用共奏固本培元,滋阴益气功效。针对患者瘀血、湿浊之邪,黄老师则辅以牡丹皮、桃仁、红花等药活血化瘀,苍术、泽泻、茯苓等药化湿泄浊。消渴病肾病的病机基础虽为气阴两虚,然临床上患者病情常有所偏重,需根据其气虚、阴虚等的侧重综合分析,随证加减。除此之外,黄师亦常常配合中医外治法,如中药灌肠、针灸、穴位注射、耳针等内外兼治,以求达到最佳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分享黄师相关诊疗心得如下,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4.
侯卫华  段尚林 《实用肿瘤杂志》2003,18(6):430-430,436
患者女性 ,46岁。发现左下腹肿块 1 0个月于2 0 0 3年 4月 1日入院。无其它不适。查体 :左下腹可触及一拳头大小包块 ,活动 ,无压痛 ,腹水征 ( - )。妇科检查 :左侧附件区可扪及约 1 0 cm× 8cm× 7cm大小包块 ,活动度好 ,似实性。B超示左侧卵巢肿瘤。4月 4日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左侧卵巢增大约 9cm× 7cm× 6cm,实性 ,有包膜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后恢复良好 ,随访至今 ,尚未出现复发及其它不适。病理检查 巨检 :有完整包膜的肿物一个 ,大小为 8.5 cm× 6.5 cm× 5 .5 cm,切面灰白、灰黄色 ,质韧 ,伴出血、坏死。并可见胶样物。镜检 :肿…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Ⅱ对乳大鼠心肌细胞时钟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左心室肥厚是否与时钟机制有关。方法 分离纯化培养的7d龄乳大鼠心肌细胞,分别加入AngⅡ和(或)替米沙坦(Tel)处理,然后提取总RNA ,用RT PCR检测评价心肌细胞时钟基因(Bmal1,mPer2 ,Dbp)的转录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心肌细胞相比,0 .1μmol·L- 1AngⅡ处理72h使心肌细胞时钟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上调;0 .1μmol·L- 1Tel能拮抗0 .1μmol·L- 1AngⅡ对心肌细胞时钟基因转录上调的作用。结论在正常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中,时钟基因以日周期节律方式振荡表达,AngⅡ诱导其表达增强,Tel从受体水平拮抗AngⅡ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医院工作流程,缩短患者检查等候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对医院放射科患者时段分布现状进行调研,并按患者来源、检查时段、周期、等候时间进行分类与分组,观察各组平均数、相对数情况。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处理数据,P<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周一至周五每日平均拍片的患者数分布不平衡,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周一最多,周四最少;一周分布中随机组与一周工作量分布趋势一致,择期组一周分布较均匀。随机组的高峰时段为上午10点至12点、9点至10点是次高峰时段;择期组的高峰、次高峰时段与随机组重叠。约有81.3%的患者可以在1个小时内拿到结果;另有18.7%的患者拿到结果需等候1小时以上。不同时间点拍片的患者,等待时间不同,从上午9点到11点,等待时间延长。结论门诊与专家的开诊时间不要扎堆,适当调整部分人在周四、周五开诊;择期组患者的拍片时间,尽量少安排在周一;择期组患者拍片时段要避开随机组9至10点、10至11点、11至12点3个高峰时段,将择期组患者安排在随机组的低谷时段或非工作时段检查;调整放射科医师排班,恰当安排部分医师上9点至1点的班;对择期组患者实行预约制。这些措施可以缩短患者检查等候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暴露疗法在下肢损伤伴组织缺损行皮瓣转移修复术后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8月住院行下肢损伤伴组织缺损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创面采用传统纱布包扎疗法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9月—2013年4月住院行下肢损伤伴组织缺损皮瓣转移修复术,创面于术后6~8 h拆除包扎敷料采用暴露疗法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转移皮瓣的血液循环、皮瓣存活率、创面感染及医疗成本4方面指标,评价创面包扎疗法和暴露疗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转移皮瓣肤色、肿胀、充盈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63,6.47,6.48;P<0.01)。观察组患者转移皮瓣皮温正常率、皮瓣存活率分别为83.33%和97.6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40,5.91;P<0.05)。观察组的创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5.29,P<0.01)。两组患者医疗成本比较,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换药次数、护理工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44,32.78,22.44;P<0.05)。结论下肢损伤伴组织缺损行皮瓣转移修复术后创面护理实施暴露疗法,能有效降低创面感染的发生率,便于及时观察转移皮瓣的血液循环,并能早期发现转移皮瓣血管危象的征象,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9.
1 病例 患者,男,76岁。因吞咽困难,无法进食前来就诊。体检:患者消瘦,舟状腹,腹软,未扪及明显肿块。临床诊断:食管癌。常规行肝胆胰脾B超检查。B超所见: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剑下行左肝外叶扫查时,发现贲门回声异常,“靶环”增大,“靶心”偏移(如图1)。遂行全胃扫查,可见胃壁正常三明两暗结构消失,呈低回声。胃壁全周性不规则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6-11月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出院病历共708份,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99.9%(707/708),均为静脉滴注给药,联合用药率为52.5%(372/708),换药率为16.2%(115/708),2.1%(15/708)患儿无指征换药。红霉素、头孢硫脒、头孢呋辛钠用药频次居前三位,使用率分别为52.7%(373/708)、26.3%(186/708)、23.6%(167/708)。联合用药以红霉素+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主。结论: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应用在用药指征、联合用药、给药途径、给药频次、药物更换等方面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