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提高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探讨DSA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原因不明胃肠道出血病例行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在常规PUCK快速摄片后,再行DSA,比较两种方法所见。结果:30例中24例发现病理血管,检出病变,检出率为80%。其中肿瘤6例(胃肠平滑肌瘤或肉瘤5例,腺瘤1例),血管病变11例(AVM6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4症,胃底静脉曲张1例);炎症性病变6例(麦克尔憩室2例,胆道出血1例,胃溃疡或糜烂3例)和十二指肠粘膜异位1例。DSA较常规血管造影片显示病变更清楚,血管结构更仔细。2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在常规血管造影片上仅见小血管密集,紊乱,而DSA则能清楚显示病变肠段较正常肠段染色异常增浓,因此术前得以确诊。本组资料显示DSA对于提高胃肠道出血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很有价值。1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出血第一次检查阴性。一周后采用山莨菪碱药物血管造影,PUCK及DSA见造影剂外溢及肠管异常染色而得到诊断。结论:胃肠道出血的血管造影检查结合应用DSA,可进一步提高病变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综合抗反流术治疗下肢慢性瘀血综合征的体会龚景庆,王文玉,鲍元伟,黄文鑫下肢慢性瘀血综合症是下肢静脉慢性机能不全的结果,其临床表现有小腿肿胀、胀痛、甚至有抽筋样疼痛和跛行、皮炎、色素沉着、溃疡形成。大多件有浅静脉曲张。该病传统治疗方法疗效不佳,故至今仍...  相似文献   
3.
我院在近年来对 6例创伤性鼻腔大出血病人施行急诊介入放射治疗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病人均为男性 ,伤前体健 ,年龄 17~31岁 ,平均 2 5 4 0岁。最终诊断经颅脑CT等检查证实 ,其中 2例为眼眶、左侧筛窦及蝶窦骨折 ,2例为左侧上颌窦及筛窦骨折合并做左颞部硬膜外血肿 ,1例为右侧岩骨及左侧蝶骨大翼骨折合并右额叶硬膜下小血肿 ,1例为右侧上颌窦、筛窦及颞骨骨折合并右颞额叶脑挫伤 ;此外 ,所有病例尚合并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四肢骨骨折 ,但未发现严重的胸腹部损伤。所有病例在行介入放…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肺部真菌病,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近10年来,机体免疫功能正常而以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发病的患者的病例报道明显增多。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首诊易误诊为肺肿瘤、肺结核等。影像检查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本次研究整理8例成人原发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和多层螺旋CT(muhi—slices CT,MSCT)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病变诊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91年开始,施行下肢深静脉膜瓣膜重建术30例,其中行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术2例,行股浅静脉包窄术2例,行股浅静脉血管壁环缝术13例.行静脉外肌袢形成术13例,经临床验证:疗效良好26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表明对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疾病因根据检查结果,因病施治。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报告了85例应用下肢深静脉造影法诊断下肢静脉郁血综合征。其结果显示:上行性造影可观察深静脉的全程及管腔情况;经皮腘静脉穿刺下行性造影可了解瓣膜的功能及功能不全的倒流程度。我们认为合理地应用造影对下肢静脉病变的诊断及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ren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RAVM)临床少见,据统计其发病率低于0.04%,患者常以突发大量肉眼血尿、高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就诊。RAVM以往外科治疗一般以肾部分切除或全肾切除为主,创伤大,且容易影响肾功能。近年来采用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superselective transcathter embolization,STAE)既可微创治愈(RAVM,又可最大限度地保存肾单位,  相似文献   
9.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经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4例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病例,以带毛弹簧栓、可脱球囊或电解可脱弹簧栓(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经动脉或静脉途径栓塞瘘口。6例采用带毛弹簧栓,共54个,其中1例同时经眼静脉穿刺逆行栓塞海绵窦。7例采用球囊栓塞,1例因为瘘口小无法放置弹簧栓和球囊而采用GDC栓塞。结果:本组中13例CCF瘘口完全堵塞,其中4例同时堵塞颈内动脉,患者症状消失。1例已有6年病史的CCF颈内动脉参与大脑供血无法栓塞,经栓塞与海绵窦相通的颈外动脉后,又经眼静脉栓塞海绵窦致瘘口明显缩小。结论:经动脉内以球囊、弹簧栓或GDC栓塞是治疗CCF的有效方法,其中以球囊栓塞操作安全简便为首选材料。引流静脉粗大者逆行栓塞可以起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0.
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及文献复习(附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7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原发淋巴瘤患者均经CT平扫增强和延迟扫描,其中3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CT及MR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双侧眼眶原发淋巴瘤2例,分别位于双侧结膜和泪腺。单侧眼眶淋巴瘤5例。1例位于泪道;另4例跨越眶隔前后部呈不规则铸型累及泪腺及泪道,其中3例浸润肌锥内外间隙。所有病例均未见眼外肌推压移位、眼环增厚与变形。2例可见眶骨明显骨质破坏。所有病变CT平扫呈软组织肿块,密度类似于眼外肌,边缘清晰,增强后,4例呈中度强化,3例呈轻度强化,延迟期中度强化4例密度下降,轻度强化3例无明显变化。MRI上3例肿块在T1WI和T2WI上与眼外肌信号相比,呈等信号,增强后2例病变信号强度高于眼外肌。所有病变在CT、MRI上均呈匀质性。结论: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高度提示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