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8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局部炸伤继发肾皮质大面积坏死罕见。解放军303医院收治1例前臂炸伤、死后经尸解证实肾皮质大面积坏死的病例,现将其病变特点和发生原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误诊原因及预后.方法:对16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中年男性,农民占69%(11/16),有农药接触史13例.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流脓涕,鼻衄,鼻腔中线部黏膜糜烂、溃汤形、恶臭等.病理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组织坏死明显,瘤细胞大小不等,并血管浸润及炎性细胞反应.免疫组化特点为肿瘤细胞表达:LCA、CD56等.结果:4例失访;3例随访8个月~78个月,现存活;9例死亡,平均存活期为26个月.结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长期接触化学杀虫剂史可能是其致病因素之一.病理误诊与临床取材不当及病理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有关,除Ⅰ期病例外,即使经恰当的治疗后,此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闭夹大脑中动脉造成局部脑缺血模型,对脑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作Hsp70染色,观察其Hsp70表达情况。结果:葛根素干预组Hsp70表达强度显著强于单纯缺血组(P<001)。结论:葛根素有上调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时Hsp70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细胞损伤后Fa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闭夹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部急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Fas表达情况,光镜观察脑组织损伤程度.结果:葛根素组死亡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葛根素组与对照组比较Fas阳性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各组Fas阳性细胞数与死亡细胞数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葛根素对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主要通过上调HSP70蛋白的表达而实现,而与Fas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等相关不强.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as 与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闭夹大脑中动脉后再通造成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Fas蛋白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表达情况,光镜观察脑组织损伤程度.结果:保护组实验侧Fas表达程度弱于非保护组实验侧(P<0.01),而HSP70表达则保护组实验侧的水平强于非保护组实验侧(P<0.01),Fas 和HSP70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688,P>0.05).光镜下保护组脑组织损伤程度较轻,无灶性坏死及出血.结论: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Fas和上调HSP70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提高组织对应激的承受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VEGF-C、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vEGF-C、F1t4表达情况。结果 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ECE-C、Flt4阳性率分别为65.9%(29/44)和61.4%(29/44),两者阳性率在淋巴道转移组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组织中Flt4阳性微脉管数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Flt4的表达分别为50%(12/24)和45.8%(11/24);VEGF-C和Flt4表达情况一致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0.91%(40/44)。结论VEGF-C/Fk4系统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道转移过程,测定肿瘤组织vEGF-C、Flt4表达及计数Flt4阳性微脉管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伴淋巴道转移;对于无淋巴结转移而vEGF-C和Flt4呈高表达的病例,必须密切随访观察;vEGF-C可诱导并提高Flt4的表达,共同促进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7.
莫祥兰  周祥祯  黄振录 《广东医学》2012,33(20):3105-3107
目的 探讨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84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EBV编码的小RNA)表达情况,统计不同类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V感染相关性.结果 184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阳性率为69%,EBER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和发生部位有关(P <0.001),不同类型淋巴瘤EBER表达率不同: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CL)为100%,EBER阳性细胞数超过30%;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为83%,阳性细胞数不到10%,阳性细胞多为反应性B细胞;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NOS)为40%;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为28%;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ALK+为18%.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表达率显著高于结区的(P<0.01),两组EBER阳性细胞及其分布也不同.结外EBER表达率为81%,阳性细胞多为肿瘤细胞,阳性细胞多超过30%;而结内者表达率为43%,阳性细胞多为母化的肿瘤细胞或反应性B淋巴细胞,阳性细胞不到10%.结论 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发生与EBV感染密切相关,而结内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V感染可能为继发感染.检测肿瘤组织EBER表达有助于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中Flt4表达情况.结果: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Flt4阳性27例,阳性率为61.36%,阳性表达率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组织中Flt4阳性微脉管数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旁甲状腺组织Flt4呈阴性表达.结论:Flt4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道转移过程,测定肿瘤组织Flt4表达及Flt4阳性微脉管数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伴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右下腹痛反复发作伴肿物4年余。1996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呈隐痛,无放射痛,无腹泻。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减轻,但右下腹触及条状物,诊断阑尾炎。往后每年右下腹疼痛发作2~4次不等,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但不能根治,每次发作后肿物增长、增粗。近来肿物增大,疼痛加重,于2001年6月14日来我院诊治。体检:体温37℃,脉搏82次/min,血压90/53mmHg。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无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触及10.0cm×7.0cm肿物,表面光滑,质中等硬,移动尚好。肝脾未触及,肠鸣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14例胃肠道外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及病理切片.结果:胃肠道外MALT淋巴瘤占MALT淋巴瘤的42.42%,发病中位年龄为50岁,85.71%为Ann Arbor Ⅰ期,42.86%发生于眼部.肿瘤细胞以边缘区B细胞样细胞为主,伴有少量免疫母细胞样细胞及浆细胞,1例可见大细胞转化区.随访11例,10例存活,1例死亡.结论:胃肠道外MALT淋巴瘤患者发病年龄较胃肠道患者年龄小,好发于眼部,较少向大细胞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