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术中电刺激法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下称SPR)治疗痉挛性脑瘫是1978年Fasano等首先采用的,在解除痉挛和改善功能等方面为脑瘫的外科治疗开拓了一个新途径。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0年4月,采用电剌激观察机体活动,进行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治疗脑瘫患儿后遗的肢体痉挛,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中,男14例,女5例,年龄3.4~17岁,平均7.8岁;其中小于3~7岁11例,占57.9%;均为痉挛型脑瘫患者,其中双下肢痉挛型13例,四肢痉挛型6例;按Ashworth5级分法,肌张力在3~5级(平均3.8级),均高于正常,膝、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总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对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用颈总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治疗16例不同类型的脑性瘫痪患者,分析其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16例中,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1例。结论颈总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是一种对脑性瘫痪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邓宏达  黄恒良  刘毅东  叶惟靖 《广西医学》2007,29(12):1960-1961
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近年有很大改进,笔者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对8例尿道下裂患者行尿道板耦合唇黏膜尿道成形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作者自1984年至1987年采用真皮下血管网皮肤游离植皮25例,仅1例失败,总成功率为96%。其中面部疤痕8例,胸部疤痕疙疸6例,手指烧伤疤痕挛缩畸形4例,足外伤畸形2例,腋肘关节面各1例,腘窝疤痕3例,成活的24例随访时间最短4个月,长为1年,发现术后皮片面积随着部位不同变化,位于关节部位的皮肤均向体轴方向增长,而横向缩短。效果满意。失败1例因皮血积血缝合裂开,术后18天整块皮肤坏死。作者认为可能由于疤痕切除不彻底,取下皮片小缝合有张力,制动不当皮片上浮等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的结果临床研究。方法:我院1999年6月以来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58例小儿痉挛性脑瘫患。结果:术后一年对48例随访,按Ashworth5级肌力标准判断,术前平均患肢肌张力为3.8级,术后平均1.5级,平均下降2.3级。其中,痉挛肢体基本解除12例占25.7%,痉挛肢体明显缓解20例占41.6%,痉挛肢体有所缓解16例占33.3%。随访中5例伴有轻度肢体乏力,余未见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小儿脑瘫,起到明显解除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协调肢体平衡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异丙酚复合麻醉防治胃镜检查中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35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5例。实验组采用针刺合谷、内关、足三里穴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相结合;对照1组采用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相结合;对照2组单纯异丙酚静脉麻醉。检测3组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变化,记录患者异丙酚用量、胃镜操作时间、患者苏醒时间,观察患者胃镜检查应激反应并比较防治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查中BP、HR、RR和SPO2的变化较对照1组、对照2组稳定(P0.05或P0.01)。实验组异丙酚用量、胃镜操作时间、患者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2组,对应激反应的防治效果亦优于对照2组(P0.01或P0.05);但与对照1组比较,实验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异丙酚麻醉是防治胃镜检查应激反应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较小,保持患者生理机能相对稳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作者研究10例经外科根治的肺癌,评价CT对其胸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度。原发性肿瘤为T_1或T-2,常规断层片不能发现转移.将CT与每组淋巴结的组织学进行对照,得到了下列结果和结论: 1.对第3组(气管前、气管后或前纵隔、后纵隔)、第4组(气管支气管交界)、第5组(主动脉下或动脉导管下)、第6组(升主动脉旁)四处异常肿大的淋巴结,CT相当容易发现;但肿大的淋巴结不一定是由于肿瘤转移。 2.对第1组(上纵隔或最高纵隔),第2组(气  相似文献   
8.
硅胶管疗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12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肛闭锁,采用硅胶管代肛门直肠支架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8年11月2009年2月采用硅胶管肛门形成术治疗肛门闭锁12例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术后30 d随访:9例症状消失,排便正常;2例症状消失,排便基本正常,偶有大便失禁;1例症状消失,但大便失禁。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一旦确诊尽早行肛门形成手术,肛管内置硅胶管支架作用,可促进肛管创面愈合,通过胶管压迫创面使直肠壁组织粘连,可以促进组织生长修复,促使直肠伴有会阴或泌尿系瘘口的闭合。所以,我们认为治疗肛门闭锁不论是低中高位都先采用这种手术方法,其操作简单,创面损伤少,织组生长修复快,护理方便,治愈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1978年意大利Fasano等首先报道采用电刺激方法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PosterRlizotomy SPR)治疗痉挛型脑瘫 ,疗效明显。此后 ,欧美国家相继开展此项手术。 1991年国内徐林等首先在亚洲地区报道并改进手术方法及电刺激方法 ,使得SPR在国内得以广泛开展。目前 ,SPR已成为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一种有效方法。我院从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8月对 5 8例痉挛性脑瘫患儿行腰骶段SPR术 ,现将术后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术后 5 8例中 ,男 33例 ,女 2 5例 ,年龄 3~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颈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治疗脑瘫的疗效,评估对有智商、流涎、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术后改善情况。方法:30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脑瘫患者,行颈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术后进行系统性康复治疗。随访半年,进行疗效评估。同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颅内血流变化,对脑血流改变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对脑瘫患儿的智商、流涎、语言及肢体功能进行术前术后对比。结果:颈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后较术前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加快,血流量增加。30例中,显效20例,有效9例,好转1例,无效0例。流涎停止18例,减轻12例,无效0例。26例发音障碍患者,改善17例,有效率65.3%。1 1例术前智商仅40%~50%,术后8例反应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占72.7%。30例术后四肢痉挛明显减轻。结论:颈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可以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肢体痉挛,促进智商的提高,可以抑止或减少流涎,改善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