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定攻击行为;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ISE)计算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抑郁精神症状等7个因子。并根据MOAS评定结果将52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有攻击行为组80例和无攻击行为组444例。结果:524例患者中,MOAS≥4分者为80例,占15.27%;BPRS评分结果显示,有攻击行为组的敌对猜疑因子分、激惹性及行为紊乱因子分、思维障碍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组(P<0.001,P均<0.01、P<0.05),NOISE评分结果显示,有攻击行为组的精神症状及激惹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组(P<0.05,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受精神症状控制,应及早识别各种危险因子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为护士在临床操作中选择适宜的按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680例急诊输液病人采取自身对比法进行传统的拔针方法和新式拔针法,比较两种不同拔针方法病人剧痛、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在减少患者剧痛、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拔针方法(P<0.01)。结论新式拔针法可以减轻疼痛,减少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宫外孕是引起妇科急腹症的常见病因,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治疗后遗症发生较多,严重影响妇女生育能力。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如快速敏感的β-HCG测定的开展、高分辨B超的使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进步,为保留生育能力,治疗方法逐渐转向保守治疗。我院1994年6月~1998年8月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106例,采用联合用药保守治疗56例,成功率为76%。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6例患者中均为入院后经系统的临床及辅助检查如B超、血清β-HCG放免测定、诊刮等确诊为异位妊娠,且病情平缓,心、肾、肝、血…  相似文献   
5.
黄安娜 《微创医学》2006,25(4):801-802
我院输液室是一综合性的门诊输液室,每年门诊输液量多达十万人次.输液程序为患者将药品及药袋交给接诊护士后领取输液票,根据输液票上的座号对号入座.接诊护士在药袋上相应的地方记录并交到配液间,护士配好药液后根据药袋上的记录,推治疗车找到患者凭票对患者进行注射,输液票是患者寻找座位的依据,也是注射的凭证.从2004年开始,我院对门诊输液室实行分区管理[1],为配合这一措施的实施,我们对输液票进行新的革新设计.  相似文献   
6.
强力皮肤消毒剂——洗必太碘(Chlorhe-xidine Iodine Complex)系碘与洗必太形成的络盐,其杀菌效果较洗必太与碘强大。对G~+、G~-细菌及芽胞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见附表),且对病毒也有一定的灭活作用。洗必太碘除制成乳膏剂或涂膜剂用于各类伤口换药外。可与适宜的溶媒配成杀菌效力很强的皮肤消毒液。下面对洗必太碘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自1938年苯妥英应用于临床治疗癫痫以来,迄今近50年,其间各类抗癫痫药物问世已不下数十种,但苯妥英至今仍不失为一个控制癫病发作的重要药物。在临床一般使用的口服剂量每日为0.3~0.4克。此剂量为对癫痫发作控制不佳时,则唯恐增加毒副反应而不贸然增加剂量,往往是使用其它抗癫痫药物或苯巴比妥等。但从药物血浓度监测问世后,才发现苯妥因在体内的浓度与其消除呈非线性关系,血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例,即增加较小的剂量亦可能使血浓度急剧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警示性分区管理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以100例接受警示性分区管理的门诊输液患者为观察组,以100例同期未接受警示性分区管理的门诊输液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及投诉纠纷率。结果:①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②观察组投诉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警示性分区管理有利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减少投诉纠纷。  相似文献   
9.
10.
苯二氮类药物系临床上较理想的抗焦虑药,并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停药常引起戒断症状,其原因与药物滥用及患者长期服用有关,因而造成撤药特别困难。多数患者需要较长时间(2~3月)使用小剂量递减法,才能完成全部撤药,不然就会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