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硬膜下肿瘤术中硬膜的修复方法与术后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的关系。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硬膜下肿瘤200例,男89例,女111例,平均年龄46.2岁(4个月~ 82岁)。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术中留置内固定情况、硬膜修复方法、术后CSFL情况及其处理方法等资料,随访并予以总结。 结果 200例患者中26例(13%)术后出现CSFL。放置内固定85例,22例发生CSFL(25.9%);未放置内固定115例,4例发生CSFL(3.5%)。单纯缝合硬膜30例,8例发生CSFL(26.7%);缝合并覆盖脊柱膜136例,16例发生CSFL(11.8%);缝合并覆盖脊柱膜和生物蛋白胶29例,2例发生CSFL(6.9%);5例因硬膜缺损无法直接缝合,采用肌筋膜或脂肪修复,未发生CSFL。缝合硬膜后覆盖脊柱膜或/和生物蛋白胶、肌筋膜或脂肪的CSFL发生率与单纯连续缝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CSFL患者中10例延长引流时间,未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平均拆线时间(11.8±1.7)天;另16例患者早期即予拔除引流管,其中2例发生颅内感染,1例形成窦道,1例形成硬脊膜假性囊肿,平均拆线时间(18.5±8.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硬膜下肿瘤术中放置内固定可增加CSFL的发生率,采用脊柱膜、生物蛋白胶、肌筋膜或脂肪修复硬膜可减少CSFL的发生。术后发生CSFL适当延长引流时间,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黄学良  杜小群 《妇幼护理》2024,4(7):1759-1761
目的 分析床旁超声心动图导管尖端定位在降低新生儿 PICC 置管异位里面的作用。方法 2022 年 4 月到 2023 年 3 月我院 收治的 70 例的 PICC 置管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在结束置管后予以床旁 X 线 定位干预,研究组在置管完成后,先选择床旁超声心动图导管尖端定位再进行 X 线定位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置管情况、临床 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置管一次性到位以及成功置管率更高,且原发性导管异位率更少(P<0.05)。与 对照组比,研究组置管期间的出血量以及操作时间更少,但是留置时间更多(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静脉炎、静脉血 栓、导管堵塞以及局部感染等临床并发症的整体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床旁超声心动图导管尖端定位在临床新生儿中 PICC 置管,能够有效调整置管异位,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术在复杂下颈椎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下颈椎损伤患者(50例)开展研究,给予所有患者手术内固定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使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月、6月,观察组患者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颈椎功能恢复质量,术后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OP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22例COPD患者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通过改善血液粘稠度、增加肺泡间质毛细血管流量,改善换气功能,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水平,在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日至2017年12月19日,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50例HPH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HPH组。根据HPH组新生儿PASP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分为中/重度HPH亚组(n=22,PASP>50 mmHg)与轻度HPH亚组(n=28,PASP为35~50 mmHg),1 mmHg=0.133 kPa。选取同期于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5例出生胎龄、日龄、性别、分娩方式、血清标本留取时间与HPH组匹配的非HPH新生儿(动态PASP<35 mmHg),纳入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与超声心动图检测HPH组与对照组受试儿血清HIF-1α、VEGF、ET-1水平,以及PASP。HPH组与对照组血清HIF-1α、VEGF、ET-1水平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对中/重度HPH亚组、轻度HPH亚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血清HIF-1α、VEGF、ET-1水平与PASP的相关性,以及这3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通过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批文号:14-HDWS-001)。HPH组与对照组患儿胎龄、日龄及性别、分娩方式、基础疾病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HPH组患儿血清HIF-1α、VEGF及ET-1水平分别为(686.3±235.9)、(154.7±63.0)、(164.3±115.3) pg/mL,对照组分别为(260.9±132.0)、(96.2±30.3)、(41.9±3.7)pg/mL,HPH组患儿血清HIF-1α、VEGF及ET-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36、4.388、5.288,P<0.001)。中/重度HPH亚组、轻度HPH亚组、对照组患儿血清HIF-1α、VEGF、ET-1水平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6.362、36.956、67.464,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HPH病情越严重,这3种因子的血清水平越高。②所有患儿的血清HIF-1α、VEGF及ET-1水平,与其PASP均呈正相关关系(r=0.941、0.780、0.864,P<0.001)。③所有患儿的血清VEGF、ET-1水平与其血清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806、0.850,P<0.001)。 结论缺氧可诱导新生儿HIF-1α表达增多,并上调VEGF及ET-1表达。HIF-1α可能在新生儿HPH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波生坦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82例HPH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加用波生坦治疗分为波生坦组(50例)和非波生坦组(32例);另选取25例血清标本留取时间、出生胎龄、日龄等一般资料与波生坦组匹配的非HPH新生儿为对照组。所有HPH新生儿均给予持续静脉滴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5 mg/(kg·min),直到肺动脉收缩压(PASP)正常;在此基础上,波生坦组患儿加用波生坦片1 mg/kg(用适量注射用水溶解后喂服),q12 h,连用72 h。分析HPH患儿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与PASP的关系,并比较治疗前后波生坦组和非波生坦组HPH患儿的PASP和疗效以及3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波生坦组患儿血清ET-1水平为(164.3±115.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9±3.7)pg/mL,且与PASP呈正相关(r=0.864,P<0.001)。波生坦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非波生坦组的71.88%(P<0.05)。治疗72 h后,两组患儿的PAS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且波生坦组显著低于非波生坦组(P<0.05);3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波生坦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非波生坦组(P<0.05)。在波生坦治疗期间及停药1周内,均未发现有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及血清肌酐水平有明显变化。3组患儿喂养不耐受、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生坦可改善HPH患儿的氧合状态,降低PASP,且短期用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对C1-2水平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因脑出血、脑肿瘤等明确与椎动脉变异无关的疾病而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108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为59.5±14.7岁(20~88岁)。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明确是否存在C2椎动脉高跨、节段型椎动脉、窗口型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起点下移及寰椎骨桥形成等椎动脉变异情况及发生率。结果:171例患者中共有78例(45.6%)患者在C1-2水平椎动脉存在变异,部分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异。C2椎动脉高跨有58例(33.9%),其中19例位于左侧,15例位于右侧,24例双侧存在;节段型椎动脉有2例(1.2%),均位于左侧;窗口型椎动脉有4例(2.3%),2例位于左侧,2例位于右侧;未发现小脑后下动脉从C1-2水平的椎动脉发出,但有16例(9.4%)患者小脑后下动脉的起点位于寰椎与枕骨大孔之间,其中13例位于左侧,3例位于右侧;此外,寰椎骨桥形成有32例(18.7%),其中11例位于左侧,5例位于右侧,16例双侧都存在。结论:C2椎动脉高跨是C1-2水平最常见的椎动脉变异,其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三维重建CTA检查可清楚显示C1-2水平各种类型的椎动脉变异,对椎动脉变异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1岁,因急性肠炎1d在当地诊所应用磷酶素钠6.0g加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当输入约50ml时,病人突然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立即中止静滴,约20min后转入我院。既往无心肺疾病史,患病前未应用任何药物,未食用特殊食物。查体:T:37.6℃,脉搏:112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120/90mmHg烦躁不安,高度呼吸困难,额部冷汗,面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P)辅助治疗 D-二聚体升高的新生儿继发性肺动脉高压(PH)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20 年6 月至 2023 年 5 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 100 例血浆 D-二聚体>1 000 ng / mL 的继发性 PH 新生儿。 基于不同氧疗方式分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和有创机械通气( IMV) 组各 50 例,两组患儿根据是否加用LMWP 治疗,按入组顺序再分为观察组 A、观察组 B、对照组 A、对照组 B 亚组各 25 例。 比较分析各组患儿 72 小时内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浆 D-二聚体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各组患儿胎龄、日龄、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 A、B 治疗后 D-二聚体中位数水平均较其相对应的对照组 A、B 及治疗前明显降低(P 均<0. 05),对照组 A、B 的 D-二聚体中位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 观察组 A、B 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88%、84%,高于其相对应的对照组 A、B(P 均<0. 05)。 结论: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内梗阻可能是新生儿继发性 PH 的重要原因,加用LMWP 辅助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