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一站式介入治疗在处理Cockett综合征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8年12月采用一站式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入选标准:(1)临床症状发生时间不超过7 d.(2)造影明确为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髂股静脉血栓.所有患者均尝试一站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小儿上肢手术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行小儿上肢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时的生命体征指标及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入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与对照组相比更加平稳,且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98.96±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2±4.1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优良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7.25±1.38)min短于对照组的(31.14±4.16)min,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儿上肢手术中运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麻醉优良率,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且麻醉安全性较高,因此,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父母陪伴麻醉复苏(PPRP)对小儿全麻苏醒期恢复的影响。方法180例全麻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给予PPRP模式。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儿躁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家长焦虑程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X2=8.057,P〈0.01;t=11.884,P〈0.01)。结论PPRP模式对于减少患儿苏醒躁动,缓解家长焦虑和促进手术的规范操作均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手术麻醉的80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麻醉起效情况、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时间与介入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发生时间距既往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间长短分A组(3~6月)、B组(6月以上)。统计两组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对其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21例患者,A组10例,B例11例。AB两组开通率分别为100%、63.6%,P0.05。随访21例(100%),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9.95±3.51)个月。治疗成功患者术后Villalta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随访再闭塞率A组30%(3/10),B组42.9%(3/7),P0.05。结论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时间与介入治疗成功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发生时间(3~6月)与(6月以上)相比,前者治疗成功率更高,而近期疗效在统计学上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Viabahn覆膜支架急诊治疗医源性髂股动脉损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接受Viabahn覆膜支架急诊治疗的医源性髂股动脉损伤患者,统计技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7例各均成功植入1枚Viabahn支架,技术成功率100%(7/7)。手术时间30~55 min,平均(34.36±9.13)min。术后出血均停止。随访1个月,病情均稳定。术中及术后1个月内均未出现腔内治疗并发症(穿刺点血肿、动脉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内瘘或支架移位等)。结论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医源性髂股动脉破裂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引起的髂股静脉受压重度狭窄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恶性肿瘤引起髂股静脉重度狭窄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球囊辅助碎栓、血栓抽吸、经导管溶栓、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统计并分析患肢消肿率,患肢血栓清除率;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行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首诊患者介入术后2年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首诊下肢DVT介入治疗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介入术后2年内发生PT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模型的预测性和准确度。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OR=2.264,95%CI=1.066~4.809)、病程>14 d(OR=4.330,95%CI=2.016~9.298)、既往下肢静脉曲张病史(OR=3.332,95%CI=1.512~7.341)是下肢DVT患者介入术后2年内发生PT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髂静脉成形(OR=0.070,95%CI=0.016~0.301)、血栓清除Ⅲ级(OR=0.116,95%CI=0.048~0.283)为发生PTS保护因素(P<0.05)。基于这5项因素建立预测2年内发生PTS风险列线图模型,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显示风险列线图模型C指数高达0.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