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建立一套快速、灵敏和特异的人抗黏液蛋白A(MxA)基因启动子中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88/-123位多态性检测体系,为合理应用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方法 对经IFN-α治疗的患者进行HBV DNA、HBV基因分型及MxA基因启动子中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88/-123位多态性位点检测,确定基因多态性与IFN-α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条件优化实验,建立MxA基因启动子中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88/-123位多态性荧光PCR检测体系,并通过与DNA序列分析法检测结果的对比,验证荧光PCR检测体系的灵敏性及特异性,从而对该体系的临床适用性进行初步评估.采用卡方检验计算P值、回归分析法计算对比率和95%可信区间.结果 MxA基因启动子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中-88位为G/T杂合型和-123位为C/A杂合型者皆为IFN-α敏感型,-88位为G/G纯合型和-123位为C/C纯合型者为IFN-α不敏感型.与DNA序列分析的金标准相比,荧光PCR检测的符合率为99.65%.结论 荧光PCR检测体系,可灵敏、快捷地检测患者MxA基因多态性位点.  相似文献   
2.
117例儿童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测定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儿童免疫功能与临床特点。方法用免疫学方法对117例发热、咳嗽、肺炎支原体IgM或IgG阳性患儿的免疫功能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D3、CD4(51.63±5.74、33.05±4.28)较正常对照组(66.32±5.17、40.95±4.82)明显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则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17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中,间断性咳嗽咳痰98例,低热盗汗54例,腹泻39例,肾脏损害7例,肝脏损害16例,皮肤粘膜损害8例,关节疼痛5例,心电图异常改变11例,误诊为其它疾病91例。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体液免疫无明显改变。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临床表现复复杂多样,应及时查血MP-IgM作出早期诊断,抗感染药物单用疗效差,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合用头孢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ACS-18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对ACS-180仪器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3份样品各重复测定10次,得到批内变异;3份样品每天各测定1次,测定10天,得到批间变异;高浓度样品对倍稀释至1024倍,测定每个稀释倍数下样品中AFP的含量,得到线性范围;分别测定在定值血清中加入三种浓度样品后AFP的含量,得到回收率;低浓度样品对倍稀释至128倍,测定每个稀释倍数下的AFP含量,得到灵敏度;先后测定3份高浓度和低浓度样品中AFP含量,得到交叉污染率。结果 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平均约为5%,线性范围为3—900ng/ml,回收率为96.97%一102.60%,灵敏度接近1.0ng/ml,交叉污染率为0.19%。结论 此类分析仪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交叉污染率极低,性能十分优越。  相似文献   
4.
多联实时荧光PCR定量方法检测四种肠道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空肠弯曲菌(CJ)、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副溶血性弧菌(VP)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M)的多联实时荧光PCR定量方法。方法根据CJ的C基因序列、EHEC O157:H7的RFBE基因序列、VP的toxR基因序列和LM的iap基因序列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别利用ABI primer experess 2.0和DNAStar中的Primer Seleet软件设计出了数对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筛选出最佳的各组引物和探针组合,对引物、探针的浓度、Mg^2 浓度、Taq酶的用量、反应条件等进行优化,从而建立了检测临床标本中CJ、O157:H7、VP和LM的多联荧光PCR反应体系和检测方法。结果实验显示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均达到100copies/ml。结论多联实时荧光PCR方法可定量检测临床标本中CJ、0157:H7、VP和LM,该法快速简便,准确高效,有利于上述病原菌所致痰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早发现及监测HPV感染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重PCR法检测13种高危型HPVDNA,与美国Digene公司的第2代杂交捕获法(HybridCapture2,HC2)相比较,综合评价荧光定量多重PCR法检测HPV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血清HBVDNA含量、ALT水平及拉米夫定治疗疗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杂交双探针PCR融解曲线法,检测了148例经及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的HBV YMDD变异,同时观察HBV-DNA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拉米夫定治疗12~24个月,YMDD变异的总检出率为24.7%,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变异的检出率为5.6%,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拉米夫定治疗12、18及24个月,其血清HBV DNA含量及ALT水平明显低于用药前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拉米夫定治疗组中,发生变异者与未发生变异者,其用药前的HBV DNA含量及AL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拉米夫定用药12、18、24个月的变异检出率分别为3.9%、15.6%、34.6%.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P区存在YMDD自然变异,拉米夫定可促使病毒产生YMDD变异,其变异发生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拉米夫定治疗有助于降低乙肝患者HBV DNA含量及ALT水平,拉米夫定引起的YMDD变异与用药前HBV DNA及ALT水平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