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股骨髁上、髁间骨折较为多见[1],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0.4%或股骨骨折的4%~7%,这些骨折常为不稳定性的和粉碎性的[2]。由于多属高能损伤,术后并发症多,临床上处理相当困难及被动棘手,临床疗效报道不一。本院共收治121例手术治疗的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动力髁螺钉(DCS)、逆行交锁髓内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小鼠脑损伤后伤侧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凋亡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方法 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bFGF组,每组各12只.采用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建立脑损伤模型,分别于建模后3d和7d取脑(每时相点6只),应用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的变化,以及大脑皮质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 结果 bFGF组皮质和海马中caspase-3的表达比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减少(P<0.05);bFGF组皮质中GFAP表达比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增加(P<0.05);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的caspase-3及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FGF能降低小鼠脑损伤后大脑皮质和海马caspase-3表达并增高大脑皮质GFAP表达,从而促进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新型关节镜监视下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优势。方法 自行研制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回顾性分析采用自制复位器结合关节镜及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等指标。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使用复位器复位、接骨板固定,手术时间70~95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骨折愈合良好,术后平均7个月恢复原来的工作水平,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6个月功能优良率为95.24%)。结论 新型关节镜监视下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患者创伤小,充分发挥了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逐瘀退肿散治疗跟骨骨折后早期足踝部肿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抬高患肢、早期冰敷、功能锻炼、静脉滴注甘露醇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逐瘀退肿散外敷治疗。结果:治疗组皮肤皱褶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 d、7 d后肿胀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退肿散外敷治疗跟骨骨折后早期足踝部肿胀疗效确切,能迅速消除局部肿胀,缩短皮肤皱褶出现的时间,减少手术前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一种关节镜监视下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治疗2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18~55(38.6±8.7)岁;SchatzkerⅡ型5例,Ⅲ型16例。均采用自行设计的复位器结合关节镜进行辅助复位,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治疗(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通过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以及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knee score,HSS)、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疗效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14.0±3.1)个月,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70~95(81.7±7.6) min、4~7(5.3±0.9) cm、20~50(35.3±5.2) ml、30~50(35.1±9.2) d、65~90(75.0±4.4) d、0例。骨折获得良好愈合,无螺钉钢板断裂。术后18个月HSS、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设计合理、操作简捷,采用自行设计的复位器可在术中有效的复位骨折,具有快速复位和固定、微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血清培养技术获得SD大鼠BMSCs。80只健康雄性6周龄SD大鼠(重约240 g)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行单纯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与其余3组同条件饲养。其余3组均采用左侧T9脊髓半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制模9 d后进行损伤局部移植治疗,对照组损伤处植入吸附有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BMSCs移植组损伤处植入吸附有BMSCs的明胶海绵;bFGF+BMSCs移植组损伤处植入吸附有bFGF+BMSCs的明胶海绵。术后4、8周后Western blotting分析受损脊髓组织中NF-200、GFAP表达水平,Basso Beattie Bresnahan (BBB)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价大鼠的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8周后BMSCs移植组和bFGF+BMSCs移植组的(BBB)评分较对照组改善(P0.05),且bFGF+BMSCs移植组与BMSCs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周后NF200在对照组表达极少,在BMSCs移植组只有少量表达,而bFGF+BMSCs移植组呈高表达(P0.05)。GFAP在对照组表达高,BMSCs移植组少量表达,bFGF+BMSCs移植组呈现低表达(P0.05)。bFGF+BMSCs移植组与BMSCs移植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与bFGF联合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有修复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GFAP表达及升高NF-20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移植对脑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利用血清培养技术获得小鼠BMSCs,行Hoechst33342标记。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损伤组、BMSCs移植组、bFGF+BMSCs移植组,每组各10只。采用自由落体撞击脑损伤模型,然后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液,2d后行caspase-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MSCs的凋亡情况;2w后行HE染色结合形态学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脑切片的缺损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数目变化、Y迷宫测试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显示:bFGF+BMSCs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caspase-3表达量是BMSCs移植组的0.5倍;BMSCs移植组和bFGF+BMSCs移植组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缺损面积较损伤组有改善(P<0.05),且bFGF+BMSCs移植组与BMSCs移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GFAP和MAP-2在损伤组表达极少,在BMSCs移植组只有少量表达,而bFGF+BMSCs移植组呈高表达,MAP-2表达水平增高更显著。以上结果提示bFGF+BMSCs移植较BMSCs移植可更好地促进脑损伤后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单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0例,其中经传统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37例(传统组),改良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入路治疗33例(改良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AOFA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AOFAS评分优良率均高于术前(P均<0.05),且改良组术后高于传统组术后(P<0.05)。传统组术后Bohler角为(34.02±5.49)°,Gissane角为(115.88±11.01)°;改良组术后Bohler角为(28.56±10.27)°,Gissane角为(119.00±8.8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相比,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黄兴锐  徐浩 《中国骨伤》2016,29(4):376-379
目的 :初步探讨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7月至2014年1月应用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1~66岁,平均(41.0±1.3)岁;直接暴力损伤8例,间接暴力损伤3例,合并胸锁关节脱位2例。左侧6例,右侧5例。根据Craig分型,Ⅱ型4例,Ⅲ型2例,Ⅴ型5例。治疗后参照Rockwood评分标准,根据疼痛、肩部活动度、肌力、日常活动以及主观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1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骨折端复位良好,外观及功能恢复好。根据疗效标准,优9例,良2例。结论: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固定可靠,能较好地维持复位及促进恢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可最大程度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 目的 探讨后外侧弧形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13例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弧形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首先行外踝及后踝骨折内固定,随后固定内踝,骨折端均未进行植骨。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内置物稳定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50~135min,平均(93.3±3.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7天,平均为(6.5±0.7)天。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2.4±2.0)个月。在最后一次随访时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或骨不连,骨折无畸形愈合,无骨折再移位,无内置物松动、脱出及内固定失败。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4.0±0.3)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至正常行走,无需扶拐活动。结论 采用后外侧弧形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其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后外侧纵向弧形入路可一次性完成外踝及后踝骨折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