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LBP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00例体检者的LBP检测结果,并对ASC-US以上者进行宫颈活检,然后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LBP检测结果显示ASC-US、ASC-H、LSIL和HSIL检出率分别为5.44%,0.42%,4.72%,0.88%。LSIL和HSIL与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9%和90.2%。结论 LBP与病理组织学有较高的符合率,是宫颈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诊断ASC-US以上者必要时结合阴道镜和病理活检,以防漏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周边浸润及周围组织的癌变规律,找出病理检查难以发现的隐性癌灶范围,为临床医生决策保乳手术切除边缘得出依据。方法各手术部位切除标本分别行HE染色、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免疫组化。结果癌旁1cm及2cm处阳性因素比例高于3cm处(P0.05),lcm与2cm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乳腺癌C-erbB-2扩增和P53突变患者行保乳手术应扩大切除范围2cm,以减少局部复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了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liquid-basedcytologytest,LBC),并逐步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敏感性高,漏诊率较低,且无创伤,对宫颈癌的早防早治有重要的价值[1,2].其中,膜式薄层细胞学技术(thin-prepcytologytest,TCT,进口)和安必平(LBP,广州产)离心沉淀薄层细胞学技术为液基细胞学检查广泛采用的两种技术,这两种技术在耗材成本方面差异较大,但在病变检出率、误诊率方面是否有差异,未见有文献报道.本文就此对两种方法的制片成本、制片质量和细胞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结节性筋膜炎50例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重新复查原诊断NF的病例50例,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研究,同时复习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50例原诊断NF的病例中,43例仍维持原诊断,7例为其他软组织肿瘤.43例NF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18~56岁,平均32.5岁.病变主要侵犯全身皮下组织,上肢最多见(20例46.5%),其次为躯干(9例20.9%)、头颈部(8例18.6%),下肢少见(6例13.9%).临床表现为病程短、生长迅速的孤立性结节,体积小,术后切除无复发、无转移.病理组织学主要表现为增生肥胖的梭形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呈束状、C形或不典型车辐状排列,细胞无多形性,核分裂象易见;间质疏松,黏液样,含有丰富的血管及红细胞外渗,以及不规则裂隙、微囊等.另7例分别为黏液纤维肉瘤、黏液型脂肪肉瘤、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富于细胞纤维组织细胞瘤、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真皮纤维瘤、韧带样纤维瘤,误诊率为14%.免疫表型:11例vimentin、SMA、MSA阳性,而CK、desmin、CD34、β-catenin阴性.结论 NF是一种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良性反应性软组织假肉瘤性病变,病理诊断应紧密结合临床和组织学形态的特征,注意防止过度诊断或诊断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中特异性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蛋白(desmin)、CD10、CD44的表达,并分析ES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0~2009年本院收治的32例ESS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ER、PR、EGFR、desmin、CD10和CD44在ESS中的表达,并在镜下观察其病理学特征。另取30例子宫平滑肌瘤作为对照。结果:ESS多为单发,肿瘤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梭形,排列密集。EGFR在ESS和子宫平滑肌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desmin、CD10、CD44在ESS和子宫平滑肌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诊断ESS时应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CD10可作为诊断ESS的特异指标,CD44可辅助诊断ESS。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三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卓才  黄传胜 《癌症》1997,16(1):51-51
  相似文献   
7.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n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AAM,并与2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b)、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作对照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所用抗体为vimentin、desmin、SMA、MSA、CD34、ER/PR、S-100蛋白、CK和CD68。结果7例AAM患者均为女性,23~54岁,中位年龄43·5岁。病变部位位于外阴部3例,累及阴道1例,位于盆腔及髂窝部2例,会阴累及坐骨结节1例。肿瘤直径3·5~17cm,平均7·5cm。位于皮下或较深部,呈浸润性生长,切面均质灰白或灰黄褐色,黏液胶冻样或肉质样。镜下瘤细胞幼稚,呈星形、梭形,弥漫或结节样分布,基质黏液样变性并见胶原纤维及为数众多的大小厚薄不一的血管分布其中,厚壁血管常透明变性,其周围常有增生肌纤维束,切面呈“袖套状”,间质可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1例可见多核巨细胞,肿瘤边缘浸润等特点。组织化学奥辛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7例AAM vimentin均阳性,5例SMA和desmin阳性,4例MSA阳性,3例CD34阳性,4例中有3例ER/PR阳性,而S-100蛋白、CK、CD68均阴性,多核巨细胞CD68阳性。5例有随访,术后1~2年有3例复发,2例未见复发和转移,健在。结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较为少见,好发于成年女性盆腔及会阴的软组织,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重要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desmin、SMA、MSA、CD34等联合检测对确定AAM病变有所帮助,但与AMFb、浅表性血管黏液瘤在鉴别诊断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病理学及良、恶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AML及其亚型EAML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随访和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经典型AML4例,肌瘤型1例,EAML5例。其中4例发生在肾、肝和子宫。镜检:瘤细胞上皮样、疏松、不规则结节状或片状或围绕血管生长,核圆、稍大,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1个/50HPF;发生于阔韧带的1例EAML,瘤细胞上皮样,核大、深染、核异型,可见核内包涵体,核分裂象1个/10HPF,胞质明显嗜酸,肿瘤性坏死和肿瘤组织侵及同侧卵巢及盆腔壁;随访近5年,疑似局部复发和肝转移。其他病例均未见复发转移。免疫组化:HMB45、melanA和SMA(+),desmin部分(+),S-100蛋白、CD34、CK、EMA和CgA(-)。结论 AML大部分为良性病变,但瘤组织出现坏死、瘤细胞核的活性增加、核的不典型性和肾外扩散时应高度考虑为恶变。对EAML病例即使是良性形态也必须密切随访,同时应与相似形态的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12月我院对2316例受检者采用安必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沉降式液基细胞学染色系统制片和传统宫颈细胞涂片2316例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细胞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诊断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以上病变的受检者接受阴道镜活检,以组织学为最后的诊断标准。结果沉降式液基细胞学与传统细胞诊断的异常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12%和3.89%,两者结果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两者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19%和27.78%,两者结果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LBP是筛查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替代传统巴氏细胞学,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