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GEO和TCGA两个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分析,探究与前列腺癌相关的差异基因及相关的调控网络。【方法】综合GEO数据库的前列腺癌基因表达芯片数据(GSE46602、GSE55945)和TCGA数据库的RNA-seq数据,利用GEO2R及R语言的edgeR包进行基因差异分析,获得共同的显著差异基因,结合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同时利用string网站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出前列腺癌中调节蛋白表达量的关键基因,再结合TCGA临床随访数据分析关键节点基因的临床预后价值。【结果】获得共同差异基因共278个,其中表达上调100个,表达下调178个,它们与上皮细胞的调节增殖、含苯化合物的代谢过程等功能以及谷胱甘肽代谢和粘着斑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得出3个重点蛋白表达模块以及12个关键节点基因。在这些关键基因中,EDN3、EDNRB和AMACR与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通过对前列腺癌基因芯片和RNA-seq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发现EDN3、EDNRB与AMACR很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电图碎裂QRS波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实验组,时间选取为2013年5月-2018年5月,同时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为对照组,其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心肌梗死患者下壁以及前壁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0.05);2组ST抬高检出率与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准确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碎裂QRS波、单独病理性Q波诊断的准确率(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诊断中,碎裂QRS波可作为其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同时与病理性Q波联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在心肌梗死的诊治及转诊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纳入的82例因急症入院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在我院心电图工作站记录有无既往心电图记录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既往有记录,对照组既往无记录,观察两组临床诊治及转诊情况。结果我院82例行心电图患者中,观察组排除心肌梗死有11例,占26.83%;确诊为心肌梗死有30例,占73.17%,其中入院进行保守治疗,随后好转出院的有20例(66.67%),另10例选择转诊治疗(33.33%)。对照组排除心肌梗死有7例,占17.07%;选择转诊治疗者有34例,占82.93%。两组排除及确诊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转诊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应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治及转诊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保存患者既往心电图信息,实现各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下骶孔精准穿刺技术在骶神经调节术(SNM)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8年10月15例在我院行SNM的患者资料。15例患者中,7例采用传统X线透视下十字定位法(对照组);8例采用术中超声引导下骶孔精准穿刺定位法(试验组)。统计两组患者术中C臂透视次数、穿刺进针次数、穿刺成功所需时间、术中调控测试时间、体验阶段起效电压、电极植入位置、永久刺激器植入转换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排尿日记作为评判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5例手术均由同一名主刀医师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骶尾椎变异、尿动力学检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臂透视次数、穿刺进针次数、穿刺成功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调控测试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验阶段起效电压、电极植入位置、永久刺激器植入转换率及术后切口渗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9例接受了Ⅱ期永久刺激器植入术的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症状获得持续缓解,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术中超声引导下骶孔精准穿刺技术的应用明显减少了C臂透视次数及穿刺进针次数,缩短了穿刺时间,提高了术中测试效率,短期随访结果表明超声定位法安全有效,同时与传统方法相比较,术后切口渗液等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增加。期待进一步随机对照研究验证术中超声引导下骶孔精准穿刺技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接送服务链视角下放射检查失约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收集某公立医院2022年2月8日-18日工作日期间放射科登记的检查失约科室、检查类型、检查时间、失约原因。结果 放射检查总失约率为6.01%(122/2 031)。放射检查失约首要原因是患者死亡、出院、转科,其次为患者放弃检查。非手术科室放射检查失约原因主要是患者放弃,手术科室放射检查失约原因主要是医生取消。放射检查失约原因主要有医生、患者、系统故障、检查前准备不充分4个方面。结论 放射检查失约原因呈现分科聚焦特征,信息反馈不及时问题突出,医患沟通不到位问题明显。应结合绩效手段、临床路径等规范医生诊疗行为,并探索阶梯式接送服务模式,减少放射检查失约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后循环慢性脑缺血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2012年在本院神经内科拟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60例,使用EMS-9EB×2P(双通道四深度)TCD仪分别评价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的血流情况,使用Siemens 16排CT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平扫,选取以环池层面为中心的感兴趣区进行灌注扫描,应用Siemens自带PCT专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测定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结果:TCD:观察组30例患者基底动脉(BA)异常17例,大脑后动脉(PCA)异常3例、椎动脉(VA)异常12例,各条动脉Vm、P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全部CT平扫未见与临床症状相关的病灶;CT灌注成像观察组中28例显示后循环共32处低灌注区,灌注参数rCBF、rCBV、MTT、TTP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简便快捷而又经济无创的TCD和多层螺旋CT设备,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慢性PCI患者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依据,以此提高慢性PCI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便于尽早给予针对性治疗,预防缺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和脑梗死的发生,减少患者功能障碍和残疾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