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析3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表现,21例呈低密度灶,4例呈等密度灶,6例呈高度灶,4例呈混杂密度灶,肿瘤多自鞍上区向上生长,突入第三脑室,24例伴有钙化,钙化及环状强化为颅咽管瘤特征表现,并就颅咽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服醛固酮受体阻断剂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螺内酯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加用螺内酯40mg1次/d口服,4周后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利用心率变异软件求得其时域、频域指标。结果:螺内酯组患者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频域指标中低频功率(LF)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螺内酯组高频功率(HF)显著大于对照组,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存在影响,可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损的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会1951年通过了杜哈姆修正案,规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标准,在世界上第一个创建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迄今为止,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已普遍采用。我国于1999年7月公布于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目前已公布六批共4 326个非处方药制  相似文献   
4.
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依那普利与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心衰患者60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男35例,女25例,年龄21~78(60.39±13.52)岁。冠心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18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各30例。氯沙坦  相似文献   
5.
张传焕  鲁爱娟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35-233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浆肾素活性(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变化及氯沙坦(losartan)对其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enalapril)组,疗程12周。测定治疗前、治疗第1、第12周血浆RA、AngⅡ、ALD、NO及ET-1变化。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RA、AngⅡ、ALD、ET-1及NO水平升高(P<0.01),NO/ET-1值降低(P<0.05)。氯沙坦治疗后血浆ALD、ET-1及NO水平降低(P<0.01),NO/ET-1值升高(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ngⅡ、ALD、ET-1及NO水平升高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氯沙坦治疗后可获得有益的临床及神经激素效应,且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变化及氯沙坦对其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每组30例,疗程12周.测定治疗前、治疗1、12周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治疗前、治疗12周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变化.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氯沙坦组治疗后1、12周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以1周升高明显(P<0.05),而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醛固酮水平治疗后1、12周与治疗前比较则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依那普利组治疗1周、12周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而肾素活性水平则升高,以1周升高明显(P<0.05),而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在治疗12周后,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氯沙坦治疗后可获得有益的临床、血流动力学及神经激素效应,且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内皮素 - 1(ET- 1)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氯沙坦 (losartan)对其的影响。  方法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 (enalapril)组 ,疗程 12周。测定治疗前、治疗 1、12周血浆血管紧张素 (Ang )、ET- 1及 NO变化。 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Ang 、ET- 1及 NO水平升高 (P<0 .0 1) ,NO/ ET- 1值降低 (P<0 .0 5 )。氯沙坦治疗后血浆 ET- 1及 NO水平降低 (P<0 .0 1) ,NO/ ET- 1值升高 (P<0 .0 5 )。  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ET- 1、NO水平升高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氯沙坦治疗后可获得有益的临床及神经激素效应 ,且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