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开发和验证一种有效的列线图,用以评估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患者的个体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为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严格的纳排标准筛选,共纳入4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与R 4.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统计: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率的组间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影响G-NEN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纳入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DCA)及其曲线下面积(AUDC)验证该模型的效能,并与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TNM分期系统进行比较。结果 490例G-NEN患者年龄58.6±10.92岁;男性346例(70.6%),女性144例(29.4%);病理分级为NET G1的患者130例(26.5%),NET G2患者54例(11.0%),NEC患者206例(42.0%),MiNEN患者100例(20.5%),未发现NET G3的患者;Ⅰ~Ⅳ期患者个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甲状腺癌根治术不常规放置颈部引流管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科行择期甲状腺癌根治术31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11例未放置颈部引流管,其余203例放置颈部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手术方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住院日、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换药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构成、BMI指数、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分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引流组较引流组术后住院日明显缩短[(1.51±0.60)d vs(2.75±0.87)d,P<0.001],术后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2.34±1.12 vs 2.78±1.52,P<0.01],术后换药次数明显减少(1.68±0.81 vs 2.52±1.85,P<0.001),二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可加快患者康复,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故需严格把握引流管放置指征,不建议常规预防性放置颈部引流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索环状RNA(circRNA)circ_0000517是否通过miR-1258/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调节胃癌细胞的增殖、周期和迁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手术的胃癌患者37例,收集37对胃癌组织标本和相邻...  相似文献   
5.
6.
我国胃癌发病率高,预后不佳,疾病负担严重。手术是胃癌综合治疗的关键环节,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开辟了胃癌根治手术的新时代。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式涉及胃切除方式的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其中,以消化道重建方式为热点。随着腹腔镜技术应用日趋广泛,加快推进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规范化水平和整体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实现胃癌患者的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的临床意义并评估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术后进行CTC检查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CTC水平与患者生存情况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此截断值将患者分成CTC阳性组和CTC阴性组,探究2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对胃癌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9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3年总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寻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胃癌患者242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差异最具统计学意义的CTC截断值是1,即患者血液中检出CTC就被视为阳性,其中CTC阳性组49例(20.2%),阳性CTC细胞数为1~32个/7.5 mL、中位数为2个/7.5 mL;CTC阴性组193例(79.8%)。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显示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切除类型、吻合方式、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体质量指数、脉管癌栓、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病理类型和肿瘤TNM分期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2例胃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3~6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CTC阳性组和CTC阴性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0%和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129,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部位、切除类型、吻合方式、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和CTC是否阳性是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3.009,95%CI为(1.807,5.010),P<0.001]、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HR=3.082,95%CI为(1.504,6.317),P=0.002]和CTC阳性[HR=2.488,95%CI为(1.475,4.197),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C与胃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有关,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环状RNA在胃癌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探讨环状RNA作为胃癌新的治疗靶点及诊断或预后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检索环状RNA及其在胃癌中作用的相关文献研究,并作一综述。结果 作为非编码RNA家族中的新成员,环状RNA在调控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凋亡、化学治疗耐药等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基于环状RNA分子的稳定性、组织器官特异性等生物学特点,环状RNA分子作为胃癌早期诊断或预后评价的标志物具有巨大潜力。结论 环状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环状RNA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及新的治疗靶点,拥有极大的临床转化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环状RNA翻译机制的最新进展,并重点论述近年来环状RNA翻译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旨在为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检索环状RNA翻译及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调控作用的相关文献,并作一综述。结果 作为非编码RNA家族的一员,环状RNA通常被认为难以作为翻译模板而编码蛋白。但随着生物信息学、二代测序、蛋白质组学、翻译组学等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许多环状RNA分子能够以非帽子依赖的方式编码蛋白或多肽,并在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环状RNA翻译功能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其翻译产物可能成为消化系统肿瘤新的诊断或治疗靶点,拥有极大的临床转化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