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目的 对比观察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评价乳腺结构扭曲(AD)病变的优势,探讨DBT与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A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DBT检出AD病变患者的DBT、FFDM及超声资料,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DBT与FFDM评价乳腺AD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析DBT与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AD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绘制DBT与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AD的ROC曲线,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所有病例均接受FFDM,41例接受超声检查。对于DBT检出的58例乳腺AD,FFDM仅发现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3,P<0.05)。DBT评估致密型乳腺内AD的敏感度[80.65%(25/31)]及准确率[78.00%(39/50)]高于FFDM[35.48%(11/31)、48.00%(24/50),χ2=12.98、9.65,P均<0.05),而特异度[73.68%(14/19)]与FFDM[68.42%(1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DBT及超声鉴别乳腺AD良恶性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5、0.71,P均<0.05)。DBT及超声鉴别良恶性AD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30%(21/23)、72.22%(13/18)及82.61%(19/23)、88.89%(16/18),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5,P>0.05)。结论 DBT评估乳腺AD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高于FFDM;DBT鉴别乳腺AD良恶性的效能与超声相当。DBT检出AD的恶性程度较高,建议及时行活检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及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76例乳腺病变患者,均为致密型乳腺,分别采用FFDM、DBT、FFDM联合DBT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FFDM、FFDM联合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FFDM与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结构扭曲、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检出率及对病灶边缘特征的显示情况。结果 176例中,良性病变83例,恶性病变93例。单纯采用FFDM及以FFDM联合DBT鉴别致密型乳腺内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分别为77.42%(72/93)、90.32%(84/93),特异度分别为55.42%(46/83)、71.08%(59/83),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7、0.885。FFDM、DBT对致密型乳腺内恶性肿块型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1.43%(57/70)、92.86%(65/70),特异度分别为56.52%(26/46)、76.09%(35/46),AUC分别为0.787、0.895。恶性肿块中,FFDM、DBT对毛刺征的检出率分别为31.43%(22/70)、54.29%(3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06)。DBT检出结构扭曲22例,FFDM仅检出其中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04,P<0.001)。FFDM及DBT对原位癌的检出率均为84.62%(11/13);对浸润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7.22%(61/79)、92.41%(7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5,P=0.008)。结论 对于致密型乳腺,DBT可提高病变检出率,FFDM联合DBT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是一类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 ,在宿主针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分析血吸虫、疟原虫、利什曼原虫、弓形虫、锥虫、丝虫等寄生虫感染的研究现状 ,对树突状细胞在诱导机体保护性免疫以及参与形成寄生虫免疫逃避中的作用机制作进一步介绍  相似文献   
4.
陈艳  王竞宇  叶德华  彭利  何莲  陈梅  魏瑶 《西部医学》2014,(12):1692-1695
目的 应用经会阴超声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支持组织功能产生的近期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8月~ 2014年4月在产科分娩后6~8周的产妇201例,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74例)与选择性剖宫产组(127例),分别于检查前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基本情况.应用经会阴超声在安静状态及压力状态下(Valsalva动作)分别测量各组患者的膀胱尿道后角角度(Ar、As),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Dr、Ds),膀胱颈角度(θr、θs),膀胱颈旋转角度(θ),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宫颈外口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CV-VD),肛直肠连接部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ARJ-VD),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后6~8周会阴超声结果显示,阴道分娩组与选择性剖宫产组比较,Ar、As、Dr、Ds、θ、UVJ-M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静息期和张力期CV-VD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期ARJ-VD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期ARJ-VD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为28.3%(36/127例),较阴道分娩组的63.5%(47/74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显示,阴道分娩近期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大于选择性剖宫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建立健全合理用药组织网络、构建政府投入长效保障机制、确保质量保证的基本药物持续供给、建立合理用药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以及加强宣传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合理用药政策措施,为建立药品零差率背景下合理用药绩效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治疗肾癌过程中腹泻的发生、治疗及其转归,探讨腹泻对索拉非尼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 对肾癌患者给予索拉非尼治疗,观察腹泻的发生,并进行分级,对症治疗后观察其转归,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评估腹泻对索拉非尼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 33例肾癌患者采用索拉非尼治疗,腹泻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3天(4~65天),发生率为33.3%(11/33),其中90.9%的患者为1~2级,对症治疗常可缓解.因腹泻导致索拉非尼减量l例,因腹泻终止索拉非尼治疗1例.索拉非尼的疗效在有或无腹泻发生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肾癌时,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较高,但多为轻、中度,对症治疗效果好.腹泻对索拉非尼疗效未能显示出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术后谵妄(POD)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定向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昼夜颠倒、意识改变等症状,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多,围术期死亡率增高.目前,POD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也无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胰岛素鼻内给药是与脑能量代谢异常相关的认知障碍的重要治疗方法,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脑中胰岛素浓度增高可改善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20例无法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400mgbid),至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或连续两次评价为疾病进展,观察客观疗效、无进展生存期(TTP)、总生存期(OS)、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20例患者中SD15例,PD5例,中位TTP为5.9月(1.5~15.0个月),中位OS为7.7个月(2.0~21.0个月)。服药期间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及五项功能领域得分在第6周时下降,但自第12周上述功能领域均能稳定在治疗前状态。疼痛及腹泻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存在,而乏力、恶心呕吐、失眠、厌食、便秘及经济困难均得以改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手足皮肤反应,食欲下降和腹泻。结论 索拉非尼用于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且多数可耐受,服药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目前合理用药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示构建合理用药绩效评价体系的紧迫性,认为应根据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政策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等原则,结合平衡计分卡原理,构建新医改背景下合理用药绩效评价体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财政分类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宁波市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支出补偿情况,发现补偿结果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较为理想,实施后反而较差。从医保基金和个人付费、政府财政投入等方面探讨了基层医疗机构公共财政分类补偿途径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