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期食管癌常发生远处转移,但以腹壁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比较少见。笔者近期在临床上遇见二例,报告如下: 例1,男性,54岁。发现下腹壁黑枣样大小肿物1月余。入院前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未分化癌。主诉无任何不适,查体无异常发现。两次纤维胃镜检查,进镜29cm靠左前壁有一条状肿物纵行向腔内突出,表面有小片糜烂扩张,活检病理为未分化癌,因故未手术,随访2月余,患者仍无吞咽困难等症状。例2,女性,65岁。左下腹壁发现花生米大小肿物半年余,近半个月增大明显,切除后病理诊断为未分化癌。主诉有时感乏力,查体无异常发现,胸片正常,上消化道造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封堵术后215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8月至2004年1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行VSD介入治疗的215例患者(其中膜周部VSD175例、嵴内型11例、嵴下型24例、肌型5例),连续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患者术前心电图均正常;术后137名患者心电图正常,78名患者心电图异常。78例心电图异常者中17名患者出现干扰性房室脱节,最晚第5天恢复正常;17名患者出现左前分支传导阻滞,除2名未恢复外,其余均恢复正常;22例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左束支传导阻滞,直至出院未恢复;11例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其中7例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出现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恢复窦性心律,2例未能恢复,最后植入心脏起搏器。嵴下型VSD病例中有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结论VSD介入治疗影响了心脏的传导系统,多数患者可恢复到正常,少数患者将遗留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其临床特征的多样性,误诊较多,死亡率高。而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抗凝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因此如何避免该病的误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现将我院2001年5月~2004年10月间,21例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肺栓塞患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选择我科年龄小于12岁VSD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发生高度AVB的患儿,共计9(男4,女5)例,连续观察所有患儿封堵术前以及发生高度AVB后ECG的变化及其处理。结果①术中发生高度AVB5例,分别在AVB后10min~46h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其中3例为持续Ⅲ度AVB,经处理后2例转为持续Ⅱ度Ⅱ型,1例仍为持续Ⅲ度AVB;间歇性Ⅱ度Ⅱ型和Ⅲ度AVB各1例。②4例在术后12h~10d出现AVB,3例在AVB后1~12d恢复;1例未恢复,给予永久起搏器治疗。其中3例为间歇性高度或Ⅲ度AVB,1例为持续性Ⅲ度AVB。③术后AVB恢复的3例,在高度AVB时,ECG均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AVB后3~5d,ECG电轴左偏进一步加重,以后电轴左偏逐渐减轻,左前分支阻滞逐渐消失,至恢复时ECG仅遗留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小儿膜周部VSD介入治疗有发生高度AVB的危险。对于高危患者,应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6.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减轻了患者每日扎针的痛苦,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者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c-erbB-2、CD44v6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和细胞黏附分子CD44v6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5例原发性NSCLC组织中c-erbB-2和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erbB-2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7%和4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和5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c-erbB-2和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c-erbB-2阳性表达和CD44v6阳性表达可能均在NSCLC的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且二者的作用具有协同性。对c-erbB-2和CD44v6的检测有助于判断NSCLC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4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科常见急重症之一,一般不难诊断。但慢性阻塞必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时,由于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往往掩盖了气胸的症状和体症,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将我院2001年1月~2004年5月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40例作回顾性分析,现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erbB-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5例原发性NSCLC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20例正常肺组织仅2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0.0%。NSCLC组阳性表达率为6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鳞癌和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63.6%,无显著差异(P〉0.05)。在NSCLC中,c-erbB-2在病理分级Ⅰ+Ⅱ级和Ⅲ级的阳性率分别为57.6%和68.8%;在TNM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和66.7%,以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7%和4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erbB-2阳性表达与NSCLC的发生,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高表达者提示可能伴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已进入晚期。  相似文献   
10.
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高度房室阻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兹对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发生高度房室阻滞(AVB)的特点及其诊断处理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