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低浓度(2.5%)且是商品化的构橼酸钠局部抗凝(RCA)在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WH)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8例高危出血需行CBP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RCA组与对照组(无肝素组)。RCA组16侧共CBP治疗62例次,2.5%构掉竣钠170~230mL·h^-1(18-25mmol·h^-1)经输液泵由血路管动脉端输入.外周静脉补钙;对照组12例共CBP治疗48例次,用生理盐水100~200mL·h^-1冲洗管路和滤器。王换液采用改良Port配方(RCA组为不含钙)。4000±2000·h^-1以前稀释法输入。观察滤器使用时间、滤器凝血分级、静脉壹凝丘情况及患者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治疗后2h、4h、6h及结束时滤器前、后的血气分析、活化凝血时问(ACT)、血清钠离子(Na^+)、舒离子(iCa^2+)水平。结果RCA组每人平均治疗(52.6±18.7)h,滤器使用时间平均(38.3±12.2)h,2例次出现口唇发麻,经10%葡萄糖酸钙静脉推注10-20mL症状缓解。对照组每人平均治疗(22.5±6.4)h。滤器使用时间平均(6.6±2.2)h。RCA组每人平均治疗时间、滤器使用时间平均时间明显优与对照组.P〈0.05。RCA组滤器凝血分圾、静脉壶凝血情况明显优与对照组,P〈0.01。RCA组滤器后ACT与滤器前相比明显延长。P〈0.05。而治疗中滤器前ACT与滤器前相比则无明显变化P〉O.05。两组在CBP治疗过程中体内酸中毒在2h后均逐渐被纠正,无碱中毒发生;血清Na^+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RCA组血清iCa^2+在治疗2h后滤器后较滤器前明显下降,P〈0.01;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均无1例次诱发或加重出血。结论采用低浓度构搏酸钠(2.5%)局部抗凝可解决高危出血患者行CBP抗凝难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脑桥中央溶解症CPM)是不多见的脱髓鞘疾病,病因不明。以往一般通过尸体解剖发现,近年来随着MRI等影像技术发展,该病在生前诊断报告逐渐增多。我科于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了3例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CPM。现结合文献资料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低浓度(2.5%)枸橼酸钠局部抗凝血液透析(RCAHD)在高危出血尿毒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将18例高危出血尿毒症患者按治疗单、双日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2.5%枸橼酸钠RCAHD36例次,对照组采用无肝素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法HD22例次,观察两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凝血情况,不良反应;透析充分性,活化凝血时间,血气,肾功能与电解质变化。结果观察组静脉壶凝血、透析器血室容积优于对照组(x2分别=36.04、4.56,P均〈0.05),治疗时间、实际超滤量、透析充分性均优于对照组(t分别=2.73、3.08、2.45,P均〈0.05);观察组透析管路静脉端各时间点较动脉端相应时间点活化凝血时间明显延长(t=-3.26,P〈0.05);观察组静脉端血清钙在透析1h、2h、4h时与动脉端比较明显降低(t=-3.12,P〈0.05);透析1h、2h、4h及结束时,动脉端血pH、剩余碱与透析前比较明显升高(t分别=2.53、2.78,P均〈0.05)。结论低浓度枸橼酸钠局部抗凝效果确切,透析充分,不增加出血风险.是高危出血尿毒症患者行HD安全有效的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4.
魏坤阳  张永利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719-1720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治疗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上述常规治疗外,加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50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失NIHSS评分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的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治疗分水岭脑梗死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误诊为泌尿系感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农民,48岁,2009年3月1日因"会阴部疼痛2 d,尿痛、排尿困难5 h"就诊,查泌尿系B超: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3.6 × 109/L,中性粒细胞0.83;尿常规:尿隐血(+),尿蛋白(+).予以丁溴东莨菪碱(解痉灵)、左氧氟沙星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无好转,且出现下肢不自主抖动、大量出汗.为求进一步诊治,拟"泌尿系感染"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血压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MHD尿毒症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结果 102例MHD高血压患者,超滤达到干体重后,血压降至正常33例(32%),仍为高血压患者69例(68%),据此分为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69例高血压患者,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压降至正常18例(18%);加用钙通道阻滞剂(CCB),血压降至正常23例(22%);加用β受体阻滞剂降至正常11例(11%).17例高血压中,改血液透析滤过(HDF)后,8例(8%)血压降至正常,仍有9例(9%)高血压.高血压组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甲状旁腺素(PTH)、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心率(HR)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结论 MHD患者高血压的发生与容量负荷过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过度活跃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交感神经系统(SNS)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