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血管抑素在角膜中是否抑制组织中的新生血管生长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溶液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 方法:24只大鼠制备左眼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50,75 mg/L AS组分别给与25,50,75 mg/L AS血管抑素溶液滴眼,4次/d至实验结束。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第3天各组角膜均可见少量血管新生,但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生长较其他3组明显。3~7 d,各组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速度加快,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粗大。烧伤后14 d,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仍然粗大未见明显消退,各浓度组较前消退明显。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各浓度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较对照组少(P < 0.05),75mg/L AS组碱烧伤14 d各时间新生血管面积较其他3组减少(P < 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各浓度组间CD31 mRNA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血管抑素作用大鼠后,各浓度组角膜组织的CD31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且随着血管抑素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少。提示血管抑素能够阻止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背景:吸氧在早产儿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具体吸氧范围以及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不同氧环境在新生鼠视网膜病的作用.方法:将新生鼠40 只分为空气组、波动1,2,3 组,各10 只,分别以正常空气、浓度50% 、20% 变化氧气、40% 、10% 变化氧气、50% 、10% 变化氧气环境饲养.饲养14 d ...  相似文献   
3.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可参与角膜损伤后的修复。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滴眼后房水中的浓度变化规律。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PBS和质量浓度为0.5,1.0,2.0,4.0m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滴右眼。结果与结论:通过裂隙灯观察兔角膜和结膜结构,各组兔眼均无结膜分泌物、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增厚、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炎性反应及晶状体混浊改变。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PBS组比较,质量浓度2.0和4.0mg/L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能有效提高兔眼房水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质量浓度(P〈0.01),角膜穿透性良好,在房水中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相似文献   
4.
背景:吸氧在早产儿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具体吸氧范围以及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不同氧环境在新生鼠视网膜病的作用。方法:将新生鼠40只分为空气组、波动1,2,3组,各10只,分别以正常空气、浓度50%、20%变化氧气、40%、10%变化氧气、50%、10%变化氧气环境饲养。饲养14d后,视网膜铺片经ADP酶染色和视网膜切片经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增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视网膜铺片波动2,3组新生血管钟点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气组和波动1组,空气组和波动组1组未见明显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证实了反复血氧浓度波动可导致新生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性病变,吸入氧浓度差的波动与病变程度有关;低氧比高氧对发生视网膜病变可能更重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5.
背景:吸氧在早产儿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具体吸氧范围以及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不同氧环境在新生鼠视网膜病的作用。方法:将新生鼠40只分为空气组、波动1,2,3组,各10只,分别以正常空气、浓度50%、20%变化氧气、40%、10%变化氧气、50%、10%变化氧气环境饲养。饲养14d后,视网膜铺片经ADP酶染色和视网膜切片经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增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视网膜铺片波动2,3组新生血管钟点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气组和波动1组,空气组和波动组1组未见明显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证实了反复血氧浓度波动可导致新生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性病变,吸入氧浓度差的波动与病变程度有关;低氧比高氧对发生视网膜病变可能更重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6.
背景:血管抑素在角膜中是否抑制组织中的新生血管生长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血管抑素溶液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方法:24只大鼠制备左眼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50,75mg/LAS组分别给与25,50,75mg/LAS血管抑素溶液滴眼,4次/d至实验结束。结果与结论:造模后第3天各组角膜均可见少量血管新生,但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生长较其他3组明显。3~7d,各组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速度加快,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粗大。烧伤后14d,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仍然粗大未见明显消退,各浓度组较前消退明显。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各浓度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较对照组少(P<0.05),75mg/LAS组碱烧伤14d各时间新生血管面积较其他3组减少(P<0.05)。Real-TimePCR结果显示:各浓度组间CD31mRNA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血管抑素作用大鼠后,各浓度组角膜组织的CD31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且随着血管抑素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少。提示血管抑素能够阻止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结膜下和玻璃体注射重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两种注射方式对氧诱导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作用。方法:新生大鼠2只进行左眼结膜下注射PEDF,Westernblot检测视网膜PEDF的表达。氧诱导SD新生大鼠建立类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新生鼠48只随机分为6组(A:空气对照组,B:高氧对照组,C:高氧+玻璃体注射PEDF2μg组,D:高氧+结膜下注射PEDF2μg组,E:高氧+结膜下注射PEDF4μg组,F:高氧+结膜下注射PEDF8μg组)。当新生大鼠脱离氧时,C,D,E和F组大鼠左眼用不同剂量和注药次数进行注射PEDF,ADP酶视网膜血管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石蜡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结果:结膜下注射重组人PEDF,可检测到视网膜PEDF蛋白表达。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A组视网膜血管发育正常;B组视网膜大量的新生血管生成;C组新生血管明显减少;D,E,F组新生血管稍减少。组织病理学检测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可见:A组视网膜内界膜平滑,偶见突破的视网膜内皮细胞。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明显低于B组(P<0.05),D,E,F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和脉络膜-色素上皮层对PEDF是有渗透性的,可以跨越结膜下组织到达视网膜,但与玻璃体注射组相比,抑制新生血管作用有显著减弱;玻璃体注射可有效抑制氧诱导大鼠RNV。  相似文献   
8.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可参与角膜损伤后的修复。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滴眼后房水中的浓度变化规律。 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PBS和质量浓度为0.5,1.0,2.0,4.0 m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滴右眼。 结果与结论:通过裂隙灯观察兔角膜和结膜结构,各组兔眼均无结膜分泌物、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增厚、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炎性反应及晶状体混浊改变。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PBS组比较,质量浓度2.0和4.0 mg/L转化生长因子β1滴眼液能有效提高兔眼房水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质量浓度(P < 0.01),角膜穿透性良好,在房水中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2岁.因右眼眼红、眼球渐进性突出2年余于2010年3月1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情况:右眼颞侧球结膜充血明显,眼球稍突出,眼球运动无受限.眼眶CT平扫提示右眼眶颞侧肿物.诊断:右眼眶内肿物.予全麻下行右眼眶内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灰褐色不规则组织一枚,2 cm×2 cm×2 cm大小,界尚清,有包膜,肿块切面实性;镜下检查:肿瘤大部分为梭形细胞,少量多核或者单核巨细胞弥漫束状,车幅状排列,可见黑色素沉着,局部浸润横纹肌束间,核分裂难见,呈低度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阅读量应该达到450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也对阶段目标中多个学段学生的阅读习惯作了具体的要求.可见,进行广泛的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