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MRI无创定量测量腹腔脂肪体积(VAT)在预测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T2DM)患者15例、糖耐量异常(IGT)患者17例、正常人群(糖耐量正常,NGT)16名。所有试验者均接受上腹部MRI IDEAL-IQ序列检查,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在T1WI IDEAL-IQ序列的脂肪分量图上分别测量并计算L2、L3范围所对应的腹腔脂肪体积(VATV L2、VATV L3),并计算两者总量(total VATV);利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方程评估各部位脂肪含量预测T2DM的可能性。结果 T2DM组VATV L2、VATV L3、total VATV均高于IGT组与NGT组(P均<0.05);IGT与NGT组VATV L2、VATV L3、total VA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V L2>460.34 ml时,诊断T2DM的敏感度为73.33%,特异度为75.76%,准确率为75.00%;VATV L3>429.46 ml时诊断T2DM的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72.73%,准确率为77.08%;total VATV>887.83 ml时诊断T2DM的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72.73%,准确率为77.08%。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可纳入的变量为VATV L3(P=0.01,OR=1.01),判断T2DM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8.20%,总体准确率为84.40%。结论 MRI定量腹腔脂肪体积提供一种有效的无创性生物学指标预测T2DM的发生,VATV L3是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CT增强和非刚性三维校正肝脏MR增强动态减影技术对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血供判断能力的差异,探讨非刚性三维校正肝脏MR增强动态减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HCC患者TACE术后并再次需进行TACE治疗的病例21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MR扫描采用非刚性三维校正动态减影技术。分别在CT和MR增强非刚性三维校正减影图像上对病灶血供情况评估统计,以再次TACE术前的DSA评价结合结节前后的体积变化综合考虑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碘油沉积病灶血供评价的能力。 结果共分析126个碘油沉积灶,在对碘油沉积灶血供的判断中,CT与DSA检查诊断结果不一致(P<0.001),MR和DSA检查诊断结果一致(P=0.375);在结节的血供判断方面,CT/MR对肝结节血供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正确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符合率分别为6.2%/99.1%、76.0%/69.2%、23.1%/30.8%、93.8%/0.9%、0.02/0.68、0.27/3.22、1.22/0.01、13.5%/96.0%。 结论相对CT检查,非刚性三维校正肝脏MR动态减影技术在HCC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中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腺的脂肪含量测定预测糖耐量异常(IGT)及2型糖尿病(T2DM)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刚性三维校正技术在肝脏MR动态增强减影图像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对20例患者的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非刚性三维校正前、后的减影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定性评价包括图像伪影情况和解剖错配程度;定量评价为测量各血管(腹主动脉,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门静脉主干、左支、右支)校正前后平扫、动脉晚期、门静脉晚期的SNR,并绘制SNR的动态变化曲线,评估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门静脉主干、左支、右支的SNR曲线吻合程度。结果 校正前的减影图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解剖学错配导致的伪影,校正后的减影图像无明显解剖学错配伪影。校正前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的SNR动态变化曲线不吻合,校正后两者的动态变化曲线吻合;门静脉主干、左支、右支的SNR变化曲线在校正前后均吻合。结论 非刚性三维校正技术可显著改善肝脏MRI动态增强减影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调任通督针法对脑梗死皮质脊髓束(CST)损伤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中医院就诊脑梗死患者54例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7)和针刺组(n = 27),每组再根据CST受损分级分为1、2、3级亚组,每亚组各9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加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其纤维束成像获取梗死灶区CST损伤分级、DTI获取各向异性分数(FA)和健患侧FA比(rFA)。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亚组FMA和MBI评分,FA和rFA均增加(t > 2.841, P < 0.05);针刺组各亚组FMA和MBI评分差值,FA和rFA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对应亚组(t > 2.140, P < 0.05)。结论 调任通督针法可促进脑梗死患者CST损伤恢复,从而促进运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