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1999年与2003年2个严重高血压群体的血压控制情况变化。方法:法国国家医疗保健基金会分别于1999年和2003年进行了2项关于高血压治疗的交叉观测调查。每项调查研究均入选年龄在20~80岁间、首次申请取消共同付费治疗的患者。研究资料由患者的主治医师及健康基金会聘请的、可直接检查患者的内科顾问来收集。根据1997年ANAES制定的标准定义血压控制适当,并以主治医师测量患者的最后3次血压的平均值来确定犤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犦。结果:1999年的调查共收入10655例患者,而2003年共收入2584例。平均年龄分别为63.1±0.2岁(1999…  相似文献   
2.
3.
宁宁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10):1618-1621
随着采集技术的日臻完善和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技术已得到里程碑式发展,并为心肌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提供更多的信息[1-3]。心脏 DTI 不仅能显示心肌正常结构分布,并在反映心肌微观结构变化例如心肌细胞死亡(凋亡),瘢痕形成,心肌细胞肥大,纤维排列混乱,血管生成和弥漫性纤维化等中具有潜在价值[1,4]。因此,通过心肌 DTI,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形态学成像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可反映心肌微结构和功能的综合成像技术。本文将对近年来心脏 DTI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曹春晖    王蓉  高登峰  周媛  吕亚瑞  马乐 《陕西中医》2021,(10):1382-1384
目的:研究愈梗通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AMI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愈梗通瘀汤。分析两组对AMI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新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PSV)、血浆黏度(HSV)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包括每搏输出量(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愈梗通瘀汤联合西药治疗AMI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FABP、hs-CRP和cTnT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A与DS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内部再狭窄的意义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65例(116枚支架)疑似支架内部再狭窄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3例,对照组患者32例。65例患者均行CTA检查,之后行DSA检查。DSA检查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围术期护理措施。比较DSA与CTA对65例患者内部再狭窄的阳性诊断率,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分量(SD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DSA对65例患者内部再狭窄的阳性诊断率70.77%高于CTA的52.31%(P <0.01),对于轻度狭窄的诊断率高于CTA(P <0.05),无狭窄的诊断率低于CTA(P <0.05)。干预后观察组SAS与SDS分值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8.13%(P <0.05)。结论 DSA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内部再狭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而辅以综合围术期护理措施可...  相似文献   
6.
盐酸头孢吡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桂保松  高登峰  宁宁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7):1480-1482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头孢吡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共入选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74例,分为两组。试验组(n=38)予国产盐酸头孢吡肟1.0~2.0g,bid;对照组(n=36)予进口盐酸头孢吡肟1.0~2.0g,bid,疗程均为7~10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总痊愈率分别为50.0%和55.6%,有效率分别为89.5%和88.9%。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B7.0%和92.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与13.9%,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皮疹,偶见白细胞、血红蛋白下降。结论:国产盐酸头孢吡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尿中游离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比例与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关系。方法:用干化学法检测肾小球性疾病组和非肾小球性疾病组血尿中离心尿液的隐血程度和未离心并冰冻处理的尿液的隐血程度,通过不同隐血程度所对应的血红蛋白浓度算出游离血红蛋白的比例。对两组值进行比较。结果:肾小球性疾病组血尿中游离血红蛋白比例为0.54±0.31,非肾小球性疾病血尿中游离血红蛋白比例为0.03±0.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发现游离血红蛋白比例≥0.31诊断肾小球性疾病的符合率为97.5%;游离血红蛋白比例≤0.13诊断非肾小球性疾病的符合率为100%。结论:用血尿中游离血红蛋白比例可作为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指标之一。能否用游离血红蛋白比例≥0.31作为判定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界限和游离血红蛋白比例≤0.13作为判定非肾小球血尿的界限有待进一步大批量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手术技术是否能够影响预后,分析了利用复合型瓣膜移植(CVG)及分离型瓣膜移植(SVG)行主动脉根部置换的术后情况。共有84例患者接受CVG,36例患者行SVG。CVG与SVG术的死亡率分别为6%和3%(无显著性差异)。随访长至21年(平均124±45个月)。术式的选择与院内死亡率、住院时间、继发性根部扩张(SVG)、吻合口开裂及二次手术无显著相关性。CVG与SVG的早期及长期预后情况相同,这反映了适当的病例选择情况。复合型瓣膜移植和分离型瓣膜移植与升主动脉置换的比较@Brandt M.$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Univ. Hospital S…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uretrealobstructive,UUO)大鼠模型中对肾间质肌成纤维细胞(MyoF)的积聚及胶原Ⅲ(colⅢ)沉积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维甲酸大剂量组,维甲酸小剂量组,苯那普利组。后3组分别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10mg·kg-1·d-1和苯那普利10mg·kg-1·d-1。术后第14天处死各组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colⅢ的表达。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全反式维甲酸可显著减少肾间质区MyoF积聚,减轻colⅢ的沉积,并改善肾脏的病理学变化。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通过减少肾间质区MyoF积聚,减轻colⅢ的沉积而改善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硒被认为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一种微量元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硒与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在临床上,硒具有促进冠心病及心力衰竭恢复的特性,在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常常可发现硒缺乏。研究表明,硒缺乏可通过破坏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影响某些重要硒化物的含量及某些硒蛋白(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合成、修饰与活性等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补充硒可以重建体内氧化-还原平衡,降低体内氧化反应造成的心肌应激损伤。另外,硒在心律失常、心肌病以及心肌炎的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机制还尚不清楚。相信对于硒和心脏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可最终在促进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药物开发以及患者营养治疗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