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1990年1月至1993年6月我们对72例可手术乳腺癌病人按CMF方案诱导化疗,并与同期114例先经手术治疗、术后综合治疗的乳腺癌病人比较,随访3年以上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有明显差异,说明诱导化疗有助于了解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为进一步化疗提供依据;防止耐药细胞株和新转移灶的形成,有效地控制微小转移病变,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吉粒芬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97年 7月~ 1998年 5月采用基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吉粒芬预防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对 44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4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男性 2 8例 ,女性 16例 ,中位年龄 5 4岁。其中肺癌 2 5例 ,食管癌 4例 ,胃癌 5例 ,胰腺癌 1例 ,乳腺癌 5例 ,直肠癌2例 ,骨肉瘤 1例。收治病人的标准 :①预计生存时间大于 6个月 ;②KPS评分大于 6 0分 ;③能够重复进行同样方案化疗2周期以上 ;④化疗前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内。1.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3.
现将我院收治的18例肝硬化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资料整理如下,希望对结核病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 肺结核诊断标准 18例患者中痰涂片阳性11例,另7例均有比较典型的X线表现和结核病临床表现,经治疗观察排除非结核病变。 1.1.2 肝硬化诊断标准 ①肝脏质地坚硬,伴有肝掌或蜘蛛痣。②有腹水漏出液性质。③低蛋白血症A/G倒置。④胆红素>1.1mg%或黄疸指数≥8u单位。⑤肝絮浊试验和ALT中1项或2项异常。以上第一条必备,其它至少有2项相符。 1.2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15例,女3例,年龄38~67岁,平均51.2岁。入本院前已确诊肝硬化者16例,入院后检查肝硬化者2例。①肺结核类型:浸润型15例,2例肺结核并胸膜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例,初治14例,复治4例。②肝硬化原因:肝炎后肝硬化13例占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并发肺癌原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肺结核合并肺癌原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灵芝 《临床荟萃》1997,12(11):518-519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并非少见,文献报道也较多。肺结核罹患史是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尤其是近20年内的肺结核罹患者,发生肺癌的危险度可达一般人群的2.5倍以上。笔者收集本院肺结核合并肺癌40例,将资料整理分析,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原因作初步探讨,并提出预防设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截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本院84例急性喉炎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本次研究88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应用护理干预后,仅出现1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4%;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后,出现了9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1.4%,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喉炎治疗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西医以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和以益气活血化瘀、泻肺利水、宽胸理气的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肺癌致SVCS19例。结果:SVCS症状、体征消失11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94.7%;不良反应轻。结论:在放疗、化疗同时,口服益气活血化瘀、泻肺利水和宽胸理气的中药是治疗SVCS行之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低保户工作与生活,伴随着"国家-市场"制度性转型,一般经历了从体制化维持向生计性维持转变的过程.体制化维持阶段一般包括稳定预期、稳定预期固化、延续预期与被迫的主动三个子过程.在生计性维持阶段,工作从过去蕴含着丰富而稳定的整体生活,骤然变成维持基本生计的手段.低保制度的建立为其家庭生计维持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这不仅应被理解为党和政府的关怀,也具有一种对其长期工作贡献以及转轨利益牺牲的间接补偿功能.低保制度的历史补偿性以及救济性,基本决定了低保福利依赖观点是一种理论的想象和对现实问题的"错位"归因.城市低保目标的阶段定位应从补偿性、救济性向能促性转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