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肖甜甜  蒋燕  巨容  王译  高淑强 《西部医学》2012,24(10):1935-1936
目的分析剖宫产中新生儿产伤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剖宫产娩出的12697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并对113例产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中,大于胎龄儿产伤的发生率高于适于胎龄儿及小于胎龄儿(P=0.026);因试产失败而中转为剖宫产发生产伤的概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P=0.021);臀位剖宫产中产伤的发生率高于非臀位(P=0.006);剖宫产中新生儿产伤,主要是皮肤刀割伤,其次是头颅血肿和软组织压伤;发生产伤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高(P=0.000)。结论产伤的高位因素包括体重、臀位、试产失败,因此产前进行详细全面的检查,特别对评估胎儿体重,准确把握剖宫产的指针;同时提高接产者技术水平;新生儿产伤大部分预后良好;对于窒息新生儿,应该仔细查体,警惕合并产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推广5年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术,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于2002年起采用建立转运网络系统的方法,在成都市20多家基层医院推广新生儿新法复苏技术。结果:推广应用新法复苏技术5年后,全市新生儿窒息死亡发生率由3.10‰下降到1.43‰,下降了16.7%。新生儿死亡率由7.12‰下降到3.35‰,下降了37.7%。结论: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的新法复苏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及产儿科合作,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发生及窒息后并发症,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蒋燕  高淑强  罗晓红 《华西医学》2007,22(2):369-370
新生儿窒息后肾功损伤发生率最高,重度窒息组血Bun、Cr平均值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通过小剂量多巴胺对重度窒息后新生儿肾损害治疗的疗效观察,证明其总有效率41/43(95%),故提示我们重度窒息新生儿可常规应用小剂量多巴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HIF-2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探讨阿奇霉素对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NC)组、BPD组、阿奇霉素组、布地奈德组(阳性对照),每组15只。NC组大鼠正常呼吸空气,其余3组大鼠通过在高浓度氧中暴露14 d构建BP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阿奇霉素组大鼠腹腔注射阿奇霉素200 mg/kg,布地奈德组大鼠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5 mg/kg,每日1次,连续14 d;BPD组和NC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并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放射状肺泡计数、肺泡平均截距,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水平,肺组织中VEGF、HIF-1α、HIF-2α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NC组比较,BPD组大鼠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白细胞计数、肺泡平均截距和TNF-α、IL-6、IL-1β、MDA水平均显著上调;放射状肺泡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膜后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策略。 方法选择2017年7月3日,因"生后腹胀31 min"收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并确诊的1例腹膜后淋巴管瘤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例新生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本研究对新生儿腹膜后淋巴管瘤相关文献的检索策略为:以"淋巴管瘤""腹膜后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新生儿""lymphangioma""retroperitoneal lymphangioma""lymphatic malformation"及"neonate"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PubMed等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2月,收录的关于新生儿腹膜后淋巴管瘤的文献,并总结该病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案。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本例患儿为女性,入院诊断为腹腔积液待查;入院年龄为生后31 min,其病史采集与诊治过程如下。①病史采集:生后腹胀。母亲于孕龄分别为24、40孕周时,接受产前胎儿超声检查均提示胎儿腹腔见囊性占位、腹腔大量积液。患儿出生后除腹胀、腹围进行性增加外,无其他明显异常表现。生后2 d内对该例患儿行腹腔穿刺2次,均抽出较多淡黄色液体,腹水检查结果显示为渗出液。腹部X射线摄片、超声及CT检查,均显示腹腔囊性占位、腹腔大量积液。②手术、治疗经过及转归:患儿在全身麻醉下,共计进行3次手术,具体如下。第1次,于生后第3天对其进行腹腔镜探查术及淋巴液漏口结扎术,术中清理腹腔淡黄色清亮液体约600 mL,手术后有明显的淋巴液漏,腹腔引流液量大,平均为127.2 mL/d,并且患儿出现营养不良表现。第2次,于生后第28天对其进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切除淋巴管样异常增生病灶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左侧腹膜后肿物符合淋巴管瘤",术后腹腔引流液量明显减少,但患儿腹胀进行性加重,随访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腹膜后淋巴管瘤复发,弥漫性并逐渐增大。第3次,于生后第49天对其进行剖腹探查术的结果显示,结肠相关广泛淋巴管畸形(LM)伴大范围淋巴液回流障碍,形成弥漫性混合型淋巴管瘤,因此进行结肠次全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管瘤部分切除术,术后腹腔引流液量少,无腹胀发生。第3次手术后14 d,对该例患儿再次开始脱脂奶粉喂养,并且顺利增加至全肠内营养。患儿总住院时间为81 d,治愈出院,随访至18个月龄,患儿生长发育良好,随访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腹膜后淋巴管瘤未复发。③文献检索结果:仅检索到2例新生儿腹腔淋巴管瘤的文献报道。其中,1例为腹腔脐部至右侧腹股沟区的表浅巨囊型淋巴管瘤,因无腹腔脏器受压迫的临床表现,而对其采取生后保守观察,3岁时淋巴管瘤缩小,接受激光治疗;另一例为腹膜后淋巴管瘤,因腹胀明显,于生后第10天对其采取淋巴管瘤手术全切除术。这2例患儿均预后良好。 结论新生儿淋巴管瘤根据其部位、大小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干预时间和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床旁肺部超声在新生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3月就诊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诉,并在入院24 h内完善床旁肺部超声的49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4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肺部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床旁肺部超声诊断新生儿肺炎进行诊断价值评价。结果 49例患儿中,根据新生儿肺炎诊断的金标准,44例诊断为新生儿肺炎;根据新生儿肺炎肺部超声诊断标准,38例诊断为新生儿肺炎。肺部超声在有呼吸道症状新生儿中诊断新生儿肺炎的敏感性为 86%,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45%。44例金标准诊断的新生儿肺炎患儿中,肺部超声声像图显示,44例(100%)均出现B线,表现为异常胸膜线的比例达75%,部分患儿出现斑片/局限性弱回声区(36%)或肺泡间质综合征(27%)、支气管充气征(20%)等。结论 床旁肺部超声作为新的临床诊断技术,对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作为新生儿肺炎诊断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高淑强  巨容 《中国药业》2012,21(13):98-100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选取ARDS患儿25例,随机分为PS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仅采用机械通气,P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经气管内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结果 PS组的上机时间、最高平均动脉压水平、高浓度氧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ARDS,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杜维纳  巨容  高淑强  王译  田欣 《西部医学》2018,30(3):418-421+42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成都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76例确诊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病历资料,按胎龄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足月儿组以发热(=6.94,P=0.045)、抽搐(=8.51,P=0.026)、肌张力异常(=9.63,P=0.021)为突出表现,而早产儿组则呼吸暂停表现突出(=10.57,P=0.014);两组患儿的脑脊液培养均以大肠埃希菌和无乳链球菌为主;足月儿组治愈患儿的住院时间为(25±4)d,早产儿组为(31±9)d;头颅核磁检查发现289%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损伤,两组患儿对比,早产患儿发生脑出血(=8.72,P=0.013)、脑白质异常信号改变(=10.24,P=0.01)和听觉诱发电位异常(=9.42,P=0.02)的机率更大。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于不明原因或临床无法解释的发热和呼吸暂停患儿要高度警惕化脓性脑膜炎的可能,除大肠埃希菌外,无乳链球菌感染需高度警惕;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愈所需时间长,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早产患儿发生脑功能障碍及听力损伤的机率较足月患儿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相关病因、发生机制和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新生儿气胸资料,着重分析其病因、发生机制及治疗措施。结果新生儿气胸发生原因分为医源性、自发性、病理性、特发性及遗传性。本组未见特殊病例。经给予镇静及针对原发病治疗,重者行呼吸机、肺穿抽气,除2例放弃治疗,余均痊愈出院。结论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危重患儿生存率大大提高,医源性气胸发生率也增加。针对新生儿气胸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积极采用相应的临床措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