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桂莲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04+107-104,107
目的:通过对病区患者调查了解护士的基础护理质量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12月面向病区患者发放的护士满意度问卷调查表100份。结果:本文通过回收的98份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病区基础护理调查结果为,满意72份,满意率为73.47%。结论:只有加强基础护理水平,才能切实为患者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保障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额后部入路行微创锥颅术后置管期间注药前后经颅多普勒(TCD)超声脑血流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指导临床开闭管时间。方法前瞻性入组65例首次发病24h内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在30~50mL(按多田公式计算[1])患者,经额部入路行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2],术后置入颅内引流管,q12h,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并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注药后1h开管引流,另一组为注药后2h开管引流。于术后第1天上午,利用TCD监测闭管前、闭管后0.5h、1h、2h、开管后0.5h、1h、2h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参数的变化,其指标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每个患者术后置管期间每天常规行头CT检查,平均置管时间为3~7d,残血量少于5mL者拔管。其中8例因置管期间持续出血、再出血或合并脑梗死及其他严重疾病后而退出。结果每次闭管后随时间延长,Vd较闭管前逐渐下降、PI逐渐升高、血压逐渐升高、颅内压逐渐升高(P<0.05);开管后Vd迅速升高、PI迅速下降、颅内压逐渐下降,于半小时后即可达稳定水平(P<0.05),而血压则逐渐下降,于1h后可达相对稳定水平。健侧Vd、PI搏动幅度小于患侧。闭管1h组与闭管2h组对血肿引流效果无影响(P<0.05)。结论锥颅术后置管期间,每次开闭管均对脑血流参数的变化产生影响,而开管1h后各参数即可保持相对稳定水平;健侧TCD血流参数的变化可更好的反映锥颅术后置管期间脑血流的变化规律;闭管时间超过1h不能增加引流效果。  相似文献   
3.
光量子血疗中预防针头堵塞和漏血的措施湖北省蕲春县人民医院吴桂云,余敏,高桂莲元量子血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引起采血回输不畅或血液充氧过程中漏血。为此,笔者设制蝶形塑料片固定静脉穿刺针;加长排氧管预防漏血;扩大硬塑板孔加环结绳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4月我院经额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1例(观察组),并与同期采用保守治疗的8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出血量均为15~30 ml,观察组于入院6~24 h采用额部入路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于手术后1、7、14、3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术后7 d观察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7.47±6.21及39.28±8.3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8.80,P<0.05),且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14 d(19.14±5.21,31.16±7.99)及30 d(15.33±4.47,25.33±5.55)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70、15.83,P均<0.05),14 d炎性因子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30 d 2组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不但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亦可于出血早期明显减轻炎性因子的产生及释放,有利于保护健康脑组织及全身其他脏器,明显有利于脑出血的恢复及痊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为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缺血性卒中TOAST病因分型为基础,对其进行病因分类.结果:本研究的119例TIA患者,分为:动脉狭窄相关的TIA89例(74.79%),心脏病相关TIA 21例(17.65%),特殊原因6例(7.56%),不明原因3例(2.52%).结论:TOAST病因学分型方法可用于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病因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7.
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19岁。建筑工人1例,学生7例。3例为业余篮球运动员集中比赛中发病,2例有跳绳和长跑史,1例有推抬石头史,1例病史记载不详。右侧3例,左侧5例。初次X线检查时间为发生症状后15天~2个月。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小腿酸痛,休息后症状减轻。局部检查可有不同程度软组织肿胀和局部压痛,半数以上可触及硬性肿块。初诊时临床上无一例想到此病,皆由X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