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16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NaF对原代培养猪甲状腺细胞的毒性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0mg/L,80mg/L和160mg/L NaF对原代培养猪甲状腺细胞进行染毒,48h后光镜下观察猪甲状腺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并采用吖啶橙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M1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中、高剂量氟组甲状腺细胞滤泡结构渐消失,细胞变小、变圆,亮度增加。甲状腺细胞核内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染色,呈圆形、月牙形,可见发泡现象及凋亡小体,且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NaF对原代培养猪甲状腺细胞具有毒性效应,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性氟中毒与甲状腺肿的流行有很大的重叠性。探讨氟化钠对原代培养猪甲状腺细胞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5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室中心完成。①实验方法:在猪死亡1h内取其甲状腺组织,去除甲状腺组织包膜及外层活性差的组织,选取中央活性高的部位,剪成1mm3组织块,用胰蛋白酶、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得到含猪甲状腺细胞的消化液,沉淀悬于含体积分数为0.15的胎牛血清、1U/L牛促甲状腺素、80万U/L庆大霉素的F12培养基中,过滤,调整细胞浓度至5×105L-1,接种培养,每3d更换培养液。常规培养48h的猪甲状腺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按氟化钠终浓度不同分为0,40,80,160mg/L组。②实验评估:染毒48h后,采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存活量,采用改良愈创木酚法测定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①氟化钠对原代培养猪甲状腺细胞存活量的影响:与0mg/L氟化钠比较,40mg/L氟化钠染毒后猪甲状腺细胞的存活量基本相似;80,160mg/L氟化钠染毒后猪甲状腺细胞的存活量均明显下降(P<0.01)。②氟化钠对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与0mg/L氟化钠比较,40,80,160mg/L氟化钠染毒后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氟化钠对原代培养的猪甲状腺细胞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复杂颌面骨折外科治疗麻醉中常用的3种气管插管方法进行临床观察比较,探讨一种最佳的气管插管径路。方法:回顾本院2005年3月~2009年5月复杂颌面骨折全麻术79例,其中,26例选择经鼻气管插管(A组),35例选择气管切开术插管(B组),18例选择经下颌下径路气管插管(C组),观察术中血氧饱和度(SpO2)维持及导管对术野操作影响情况,术后插管并发症及患者对美容满意度。结果: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插管径路对术中SpO2维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术中操作影响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患者术后插管并发症发生率最低(P〈0.05);A、C组患者对术后美容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经下颌下径路气管插管可很好维持患者术中SpO2,明显减少术中因导管位置对术野操作的影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气管插管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子宫切除患者皮质醇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B组接受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术毕0、2、24h皮质醇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IgG、IgA、IgM及CD4~+T细胞含量低于B组,CD8~+T细胞含量高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可更好地降低应激,改善患者皮质醇水平,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下颌下径路气管插管术对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压的影响,探讨其在复杂颌面部骨折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复杂颌面部骨折手术患者63例,分为3组,A组:经鼻气管插管,B组:气管切开插管,C组:下颌下径路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后0、5、10、15、30 min血气分析PaO2、PaCO2和呼吸机的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及气道压。结果3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ASA分级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PaO2和PaCO2,3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时点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下颌下径路气管插管对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压没有明显影响,但其有效地维持通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医患的满意度,因此下颌下径路气管插管在复杂颌面骨折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评价舒芬太尼在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个体化用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全身麻醉下择期开腹行全子宫切除术65例患者,术前接受P450 CYP3A4*1G酶基因测定,按检测结果分为2组:A组为野生型纯合子组,B组为突变型纯合子组。术后自愿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A)治疗。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术毕静注0.04μg/kg负荷量舒芬太尼,连接PCA镇痛泵。入PACU后2、4、24、48 h各时点,评估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舒芬太尼消耗量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2 h和4 h舒芬太尼消耗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21,t=5.36,P>0.05),但A组24 h和48 h舒芬太尼消耗量少于B组(t=11.67,t=9.86,P<0.05)。两组各时间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38,F=3.69,P>0.05)。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χ~2=4.57,P<0.05)。结论传统的按公斤体重给予舒芬太尼的术后镇痛配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只有个体化应用,才能既充分保证完善的术后镇痛,又可减少由于镇痛药物过量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 PICCO)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72例,采用传统液体管理方式;B组96例,应用PICCO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输液量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输液量、输血量明显多于B组(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A组少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PICCO是一种简单、微创的,可对重症患者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的有效工具,可有效维持机体重要脏器的灌注,减少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ICCO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应用。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8例,随机分为2组:A组72例,采用传统液体管理方式;B组96例,应用PICCO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结果2组一般情况、手术时长、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输液量(3120±52)mL、输血量(800±27)mL明显多于B组[(2064±18)mL、(500±31)mL](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A组(0.6±0.1)mg少于B组(1.4±0.2) mg(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17例)明显高于B组(5例)(P<0.05)。结论 PICCO是一种简单,微创,对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的有效工具,可有效维持机体重要脏器的灌注,减少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氟对猪甲状腺原代培养细胞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原代培养的猪甲状腺细胞,按氟化钠(NaF)剂量不同分为:0(对照)、40、80、160 mg/L组.甲状腺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吖啶橙染色观察甲状腺细胞形态学改变,改良愈创木酚法检测TPO活性,RT-PCR法测定TPO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培养48 h后,80、160 mg/L组吖啶橙染色可见凋亡小体及大量漂浮细胞、碎片.0、40、80、160 mg/L组TPO活性[(3.103±0.090)、(1.944±0.025)、(1.361±0.008)、(0.668±0.026)U/L]随着染氟剂量的升高而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3.864,P<0.05),TPO活性与染氟剂量呈负相关r=-0.955,P<0.05).4组TPO mRNA表达水平(0.947±0.013、0.634±0.018、0.448±0.028、0.210±0.009)也随着染氟剂量的升高而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13.855,P<0.05).结论 氟可能是通过抑制TPO活性及TPO mRNA的表达来影响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前认为肝纤维化尚存在可逆性.实验以光镜和细胞图像胶原半定量手段进一步验证大豆磷脂干预复合病因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细胞的组织学变化特点.方法:实验于2004-10/2007-05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180~220g.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大豆磷脂组,每组8只.②实验过程:模型组采用复合病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给预高脂低蛋白食物和饮乙醇,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大豆磷脂组给予造模饮食水,同时给予大豆磷脂300m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给予大鼠正常饮食水.42d后麻醉下断颈处死大鼠.③实验评估:验证模型是否成功;采用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并用细胞图像分析仪对肝纤维化进行半定量分析;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单胺氧化酶活性.实验过程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①造模结果:6周末验证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②光镜观察组织学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模型组正常肝小叶已经被破坏,坏死区中央或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肝窦多受压变窄或闭塞.门脉区有大量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和增生的胶原纤维,纤维组织相互环绕形成大量假小叶.MASSON染色可见模型组肝组织形成了较宽的以胶原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间隔(绿色),胶原纤维分隔、包绕肝小叶,多数形成假小叶.大豆磷脂组上述变化较轻.③细胞图像胶原半定量测定结果:模型组、大豆磷脂组肝组织胶原纤维面积密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大豆磷脂组的指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④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单胺氧化酶活性:模型组和大豆磷脂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大豆磷脂组的指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大豆磷脂干预肝纤维化大鼠后肝模型血清酶活性比模型组明显下降,胶原积累程度半定量分析也验证了干预后胶原纤维密度低于模型组,说明干预修复了受损的肝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