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硫化氢(H2 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6(HSC-T6) Ca2+浓度、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活化HSC-T6用含10%小牛血清DMEM培养液制备为1×105个肝星状细胞(HSC)悬液。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细胞后,在不同刺激条件下,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动态扫描HSC-T6细胞内Ca2+荧光强度(FI)变化,FI表示细胞内Ca2+浓度。四唑盐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H2S供体——NaSH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低浓度H2S(100μmol/L)明显降低HSC-T6细胞内Ca2+浓度(P<0.05),而细胞增殖增加(增殖率为116%);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可阻断H2S的作用。高浓度H2S(1mmol/L)刺激HSC-T6细胞内Ca2+浓度增加,但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低浓度H2S通过激活HSC-T6细胞KATP通道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可能通过调节细胞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H2S刺激HSC-T6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提示H2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发生机制中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成年大鼠脑室下区 (SVZ)神经前体细胞 (neural precursors)在黑质 -纹状体通路损伤后的反应 ,本研究用 6-羟多巴胺单侧纹状体注射以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 ,损毁 10 d后腹腔注射 Brd U ,连续 4d,每日两次 ;在 SVZ、纹状体和黑质部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rd U、nestin以及 GFAP阳性细胞。结果显示 :(1) 6-羟多巴胺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后 ,伤侧 SVZ的 Brd 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 ,并成簇分布 ;nestin和 GFAP阳性细胞数也增多 ,但以 GF AP阳性细胞增多明显 ;(2 )伤侧纹状体可见大量 Br-d U、GFAP以及少量 nestin阳性细胞分布 ,而健侧只有少量 GFAP阳性细胞 ;(3 )伤侧可见 Brd U阳性细胞在 SVZ和纹状体之间呈条带样分布 ;(4 )伤侧黑质除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减少外 ,未见 Brd U、GFAP和 nestin阳性细胞表达。上述结果表明 ,6-羟多巴胺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后 ,SVZ神经前体细胞活动增强 ,有向纹状体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借助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人工神经-壳聚糖复合胶大气层 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5mm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借助人工神经修复10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15mm,神经缺损7只为对照组,术后2个月,4个月行免疫组化,Osmium染色、Bodian染色,运动终板的特异染色、WGA-HRP神经示踪及大体观察。结果:术后2个月再生神经修复了坐骨神经的缺损,实验动物未出现排斥反应及明显的炎症反应。结论:人工神经导管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硅壳荧光磁性纳米载体表面功能化后不仅仍具备荧光性、磁性功能,而且还具有携药和携基因潜能,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实现对细胞的标记功能。 目的:制备Fe3O4@SiO2(FITC)- 3-异氰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G2.0)纳米颗粒型多功能纳米载体,并评估纳米载体标记A549细胞的能力,在细胞内的分布及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 观察性实验,于2006-06/2007-06 在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合成了纳米载体,2007-07/2008-07在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了复合纳米载体的生物评估。 材料和方法:15μL 3-异氰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195.12 mg 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G2)在无水甲醇环境中反应24 h,得到目的产物3-异氰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然后将合成好的Fe3O4@SiO2(FITC)与3-异氰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在甲醇溶液环境下,避光搅拌48 h,用永磁铁分离固体,并经无水乙醇洗后真空干燥,得到最终目标载体。 主要观察指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载体的大小和细胞内分布,Zeta电位测定其生理情况下电荷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FITC、DAPI和Lysotracker Blue细胞染色情况以评估载体在细胞内定位,CCK-8评估其对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计数法评价其标记细胞的效率。 结果:透射电镜分析表明,修饰的硅壳纳米载体大小约为80 nm,pH=7.4, 纳米载体zeta电位为+23.93 mV。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表明纳米粒主要存在细胞浆中,且能被溶酶体吞噬。CCK-8结果显示纳米载体的浓度高达1 g/L时仍无明显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计数结果表明,细胞摄取纳米粒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结论:成功制备了硅壳结构的荧光磁性纳米载体,主要分布在细胞浆中,且细胞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生物活性载体植入大鼠脑皮质后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一种具有诱导神经再生功能的壳聚糖生物活性微载体(INRM)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INRM植入到大鼠脑皮层,分别在植入材料后1周、1个月、2个月行尼氏染色、GFAP及OX4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入INRM周围脑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植入材料组的GFAP阳性细胞数量和分布在各个时间段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而OX42阳性细胞数量在植入材料后与对照组相比减少。结论 INRM在动物脑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有前景的可应用于组织工程修复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切除嗅球对成年大鼠嘴侧迁移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前的研究观察到嗅球切除后室管膜下层(SVZ)仍能产生新细胞,但新细胞迁移的通路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建立了成年SD雄性大鼠右侧嗅球切除模型,利用Nissl染色、PSA-NCAM和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了成年SD大鼠嗅球切除后存活不同时间两侧嘴侧迁移流(RMS)的形态学特征及RMS细胞的密度和单个细胞的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PSA-NCAM在RMS的表达。结果观察到:(1)嗅球切除后不同时间点,嗅球切除侧RMS的细胞数和面积增加,PSA-NCAM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加,而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在嗅球切除后2周和4周有明显增加;(2)嗅球切除后两侧RMS的细胞密度和单个细胞的面积没有明显改变;(3)从矢状切片可见嗅球切除后RMS的形态和路径没有明显改变,但在切除断端细胞堆积明显。这些结果提示嗅球切除后仍有年轻神经元沿RMS向嘴侧迁移,SVZ的神经生发活动与嗅球的存在与否可能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蛋白聚糖(agrin)在生后大脑皮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脑皮质发育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Agrin在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变化明显。生后第1d,agi4n的表达很低,第2d开始迅速上升,6d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第4周时降至成年鼠水平。并且,agi4n的表达与大脑皮质各层神经元发育顺序不尽一致。结论 Agrin是一种与大脑皮质发育有关的蛋白聚糖,它对神经元的发育成熟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目的在于观察体外培养神经元在兴奋性改变状况下其Agrin表达的变化,藉以了解Agrin与神经元发育的关系。采用高钾和低钾培养基培养皮质神经元,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这些神经元Agrin表达的变化程度。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高钾培养的皮质神经元在形态上无明显改变,神经元胞体的大小、突起的长短都与对照组接近;低钾培养神经元也仍能保持正常的形态,未发现明显的形态改变。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提示,在高钾和低钾培养的皮质神经元中Agrin表达都明显增强,但高钾组的表达程度较低钾组为高。结论:神经元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所致的神经元活动是影响Agrin表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来观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D1和D2多巴胺受体(64周)的长时程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选择SD雌性大鼠7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72只和正常组6只。造模后2,4,8,16,32,64周进行实验,每个时间点取6只模型大鼠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外6只模型大鼠和1只正常大鼠用于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②观察模型大鼠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③Westernblotting用来测定模型大鼠相对于正常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蛋白含量。结果:7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损伤2周后模型大鼠损伤侧纹状体的多巴胺1型受体免疫反应在2周和4周要弱于损伤对侧,8周及以后损伤侧纹状体内多巴胺1型受体免疫反应与损伤对侧没有显著性差异。损伤侧黑质的多巴胺1型受体阳性强度一直要弱于损伤对侧约20%,多巴胺1型受体阳性面积也小于损伤对侧。而纹状体内多巴胺2型受体的免疫反应则刚好相反,即损伤侧则强于健侧,从2周就开始上升约15%,到16周上升到顶峰(约30%),之后下降,于64周时下降到约5%。损伤侧黑质的多巴胺2型受体与酪氨酸羟化酶染色相似,几乎为阴性。②多巴胺D2受体在损伤侧纹状体从2周时开始上调,到16周达到高峰后回落,直到64周仍高于正常水平。与多巴胺D2受体相反,多巴胺D1受体在损伤侧纹状体于2周和4周下调,到8周以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多巴胺D1受体免疫反应强度在损伤侧黑质表达持续减弱且阳性面积也减小。结论:帕金森病在纹状体失去多巴胺能神经支配后多巴胺D2受体上调,多巴胺D1受体先下调后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认Ⅱ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2)是否能够在肺上皮细胞中经过囊泡分选过程进入晚期内体,并且进一步检测在内体中分离的腺相关病毒是否具有不同的转导活性,从而探讨内体转运系统在腺相关病毒感染动力学中的作用。方法以RAB7的GFP融合蛋白作为晚期内体的特异性标记,通过对Ⅱ型腺相关病毒进行荧光标记,在人支气管上皮转化细胞IB3中进行共聚焦显微成像的共定位分析。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内体亲和沉淀对进入细胞内体的病毒颗粒进行分离,并对细胞进行二次感染时的活性在有或无RAB7影响因素的条件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当部分的Ⅱ型腺相关病毒在感染IB3细胞后能够进入晚期内体且进入晚期内体的病毒比未经细胞分选的病毒表现出更好的外源基因表达活性。结论提示Ⅱ型腺相关病毒在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晚期内体的转运可能促进其转导的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