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多巴丝肼治疗及体内叶酸和维生素B6水平对加速帕金森病患者痴呆和认知功能障碍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998-11/2001-10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其中治疗组口服多巴丝肼,0.25g/次,2次/d;对照组口服安坦,2mg/次,2次/d。两组均服用1年,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6的水平,比较组间的差异性,分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和维生素B6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脱落,1年后纳人结果分析治疗组为13例,对照组为14例。①两组治疗后情况:叶酸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组(13.2&;#177;10.8)pmol/L,对照组(12.8&;#177;10.4)pmol/L]: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13.1&;#177;5.2)和(8.7&;#177;3.3)μmol/L],维生素B6水平低于对照组[(80.2&;#177;75.6)和(150.0&;#177;89.0)n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t=17.845.12.283;P&;lt;0.001)。②治疗组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和维生素B6水平呈负相关(r=-0.68,-0.62;P&;lt;0.05-0.01),对照组各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r=0.48,0.39,P&;gt;0.05)。结论:多巴丝肼可升高帕金森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其程度与体内维生素B6水平呈负相关,应用多巴丝肼治疗时需要补充更多的维生素B6才能维持正常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延缓痴呆和认知障碍的发生和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骨肉瘤(osteosarcoma,OS)和尤文肉瘤(Ewing's sarcoma,EWS)关键基因及通路预测.方法:检索GEO数据库OS(GSE16088)及EWS(GSE45544)数据集,利用GEO2R分析差异基因,韦恩图筛选共同参与两者发生的关键基因,对该基因进行GO、KEGG通路分...  相似文献   
3.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0例均有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损害,以不同程度后索、侧索损害为主12例,以周围神经损害9例,四肢肿胀1例,精神症状2例。血清维生素B12降低15例,正常5例。结论SCD是一种可治性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出血性脑梗塞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宇航 《中外医疗》2009,28(30):6-6
目的探讨引起出血性脑梗死(HI)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同期住院165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48例HI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HI占同期住院脑梗死的2.9%,其中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72.9%),根据CT、MRI所见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其中以非血肿型最常见(79.2%)。结论HI最常见的病因是心源性脑栓塞,HI的形成与闭塞血管的再通、侧支循环的建立、脑梗死的面积大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吉林双阳梅花鹿鹿茸蛋白组分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将新鲜鹿茸高速匀浆上清透析后,用超滤离心法获取分子量小于10kD,大于10kD小于30kD,大于30kD的3种蛋白组分;采用MTT法,检测3种蛋白组分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系及人肺腺癌SPC-A-1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作用。另外,设鹿茸提取物原浓度的1/2,1/4,1/8为高,中,低3个浓度组,以0.01ml/g浓度皮下注射昆明小鼠,连续注射14天后,取小鼠脾细胞培养(培养基含ConA0.005mg/ml)72h后,加入MTT(5mg/ml)0.01ml,继续培养4h,测定OD值,计算淋巴细胞转化值。结果针对SMMC-7221细胞,分子量<10kD,>30kD,10kD<<30kD的鹿茸蛋白组分中,高剂量组的抑制率均大于30%,分子量<10kD,10kD<<30kD的鹿茸蛋白组分中,中高剂量组的抑制率大于30%,而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针对SPC-A-1细胞,从所选取的高剂量至低剂量的抑制率均小于30%。鹿茸蛋白组分高、中、低剂量组的平均OD值分别为0.46±0.05、0.29±0.03和0.17±0.03;胸腺肽阳性对照组的平均OD值为0.47±0.07;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的平均OD值为0.12±0.04。鹿茸蛋白组分高、中、低剂量组的转化值分别为0.34、0.17和0.05;胸腺肽阳性对照组的转化值为0.35。鹿茸蛋白组分的高剂量组和胸腺肽对照组OD值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SPC-A-1细胞,鹿茸各蛋白组分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而对于SMMC-7221细胞,各蛋白组分的高剂量、中高剂量组则呈现一定的细胞毒性作用。鹿茸蛋白组分高剂量组具有与胸腺肽注射液相近的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加入维生素B6与单独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66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阿奇霉素和维生素B6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对照组82例,不加维生素B6,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和维生素B6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加入维生素B6可明显减少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如今益生菌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医学方面对其研究也越来越火热,益生菌是一种有利于机体健康的微生物,临床研究对其的应用更是广泛,本文将就益生菌的定义及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试验展开总结与综述,以期对未来益生菌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6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分为吡拉西坦及空白对照组,二组均采用血塞通注射剂作为基础治疗,观察吡拉西坦的临床疗效。结果 吡拉西坦组疗效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尽管HCY血浓度升高是心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已得到证实,但其作用机制却仍不完全清楚。笔者对我院2003年6月~2004年5月收治的126例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此11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旨在为该项研究的不断深入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96例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96例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康复训练。治疗36天后观察吞咽困难改善情况。结论药物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困难程度,可缩短鼻饲时间,提高痰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