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 8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对 4 6例 8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4 6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手术优良率 89 7%。结论 对高龄患者要有充分认识和准备 ,大部分患者能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2.
腰椎术后切口积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后侧入路腰椎术后切口积液产生的原因,探讨积液的分型并确定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白2001年6月~2006年6月本院共开展1986例经后侧入路的腰椎手术。使用内固定的手术877例,未使用内固定手术1109例,比较两组间切口积液的发生率。将发生积液的病人分为Ⅲ型:Ⅰ型:病因明确型,共28例;Ⅱ型:感染型,共11例;Ⅲ型:病因不明确型,共14例。Ⅰ型病人给予穿刺抽液,对因治疗,营养疗法。Ⅱ型病人给予穿刺抽液,清创,手术灌洗和按药敏给予抗生菌治疗。Ⅲ型病人给予穿刺和预防应用抗生素。[结果]使用内固定组的切口积液率(4.33%)高于未使用内固定组(1.35%)P〈0.01。平均住院日:Ⅰ型14.7d,Ⅱ型:87.6d。Ⅲ型:15.6d。[结论]伴随手术过程的复杂化切口积液率明显增高。给积液分型有助于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Ⅰ型病人予以穿刺抽液和对因治疗。Ⅲ型治疗的关键是防止转化为Ⅱ型。Ⅱ型治疗比较困难,积极的手术干预和按药敏给予抗生菌是两个关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联合补充大豆异黄酮和钙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5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摘除卵巢后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大豆异黄酮组(40mg/kgBW)、钙组(100mg/kgBW)、钙+大豆异黄酮组(Ca100mg/kgBW+SI40mg/kgBW)。连续灌胃饲养3个月后测定大鼠血清骨钙素,左侧股骨测定骨密度和骨钙含量、右侧股骨进行骨组织形态学计量分析。结果 Ca+SI组血清BGP水平和股骨骨密度均高于其他去卵巢各组(P〈0.05),但低于Sham组(P〈0.05);Ca+SI组大鼠股骨的骨钙含量与Ca组、Sham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去卵巢各组大鼠中手术对照组、大豆异黄酮组和钙组大鼠的骨小梁数目和骨小梁厚度显著减少,骨小梁间距明显增宽,与钙+大豆异黄酮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单独补充大豆异黄酮或钙相比,大豆异黄酮与钙的联合应用能够更有效地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 2 19例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患者 ,提取创面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对结果作回顾分析。结果 开放性骨折感染的致病细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每种细菌有其特有的敏感药物 ,对第三代头胞菌素及万古霉素大多具有很高敏感性。结论 开放性骨折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反复彻底的清创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及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临床合理准确的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DRFS装置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脊柱滑脱复位固定装置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DRFS装置复位固定并脊柱融合术。结果 29例治疗患者获得7~30月随访,平均复位率及脊柱融合率均达100%。结论 DRFS治疗脊柱滑脱复位满意、固定可靠、融合率高,是治疗腰椎滑脱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类患者多伴有脊髓的损伤,当前治疗的关键之一在于能够达到骨折部良好的复位。近年来,临床手术内固定的选择上主要是脊柱后侧入路的哈、卢氏棒和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本院在使用中体会到哈、卢氏棒有着一定的优势,复位效果满意。现对其优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儿童隐匿孟氏骨折致桡骨小头迟发性脱位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氏骨折是儿童肘部常见骨折,但由于儿童骨骼及韧带的生理特点,隐匿性孟氏骨折致桡骨小头环状韧带损伤,临床诊治失误导致迟发性桡骨小头脱位.1985年4月至1995年6月,笔者诊治7例患儿,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联合补充钙、镁、锌、铜及维生素D对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和骨钙索的影响,以及改善骨症状的效果。方法依据人选和排除标准,在上海地区筛选出中老年妇女230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再分为未绝经与绝经组。干预组A:未绝经妇女75名;对照组A:未绝经妇女40名;干预组B:已绝经妇女78名;对照组B:已绝经妇女37名。干预组每日服用2片钙尔奇添佳片(每片含钙273.5mg、VitD1.62μg、镁99.7mg、锌3.08mg、铜0.51mg),干预6个月后再进一步分成低剂量亚组和高剂量亚组,每日服用2或3片钙尔奇添佳片,再干预6个月,总计干预12个月。所有入选者在研究前后各阶段检测腰椎骨密度(BMD)及血清骨钙素(BGP),并进行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和记录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骨密度:研究6个月后,干预组腰椎骨密度值较前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12个月后,未绝经干预组骨密度显著增加,未绝经对照组腰椎骨密度则呈显著性下降,但已绝经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研究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不同剂量干预亚组骨密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2)骨钙素:研究6及12个月后各组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干预组血清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剂量干预亚组的血清骨钙素浓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3)骨症状:干预后能明显改善局部关节痛和腰背痛等骨症状。结论联合补充钙、镁、锌、铜及维生素D可明显增加未绝经妇女的骨密度和骨钙索,有效改善骨症状;并可明显改善已绝经妇女骨钙素及骨症状,但骨密度改善不明显。低剂量亚组与高剂量亚组的骨质疏松防治效果问无显著性差异。建议中老年妇女尽早补充与骨营养有关的营养素以防治骨质丢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对胫骨近端骨折患者采取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微创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63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32例治疗组和31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锁定钢板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LISS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胫骨近端骨折患者采取LISS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手术治疗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兴利  吴鹏飞  孔荣  邱宏春 《重庆医学》2015,(32):4568-4569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 P )患者血清中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TP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定量检测45例ITP患者激素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CXCL10、MBL的水平。结果激素治疗前 ITP患者血清CXCL1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6.576,P<0.05),MB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196,P<0.05);治疗后二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9、7.714,P<0.05)。激素治疗有效组CXCL10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71,P>0.05),而无效组的表达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有效组(q=8.933、8.914,P<0.05);激素治疗有效组MBL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966,P>0.05),而无效组的表达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有效组(q=3.342、2.965,P<0.05)。结论 ITP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中CXCL10、MBL的表达水平不同,提示其可能在ITP的发病及治疗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有望在ITP的病情监测、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