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祛风清肺、清热解毒中药痤消饮颗粒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寻常痤疮患者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予痤消饮颗粒口服)和对照组(18例,予复方丹参酮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15 d,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和中医证侯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痤疮患者总有效率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2=5.79,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t=16.87,P<0.05)、E2(t=5.10,P<0.01)下降更明显,治疗后中医证侯积分也明显降低(t=5.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痤消饮可有效治疗寻常痤疮,改善中医证侯,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雌雄性激素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白止痒洗剂治疗慢性手湿疹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共60例慢性手湿疹患者纳入观察,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其症状转归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第1次复发的时间。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者的CD3、CD4、CD8淋巴细胞。结果观察组治愈13例,显效6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5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53.3%。经Ridit分析,P=0.007 5,P0.01,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检测四种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可见,治疗组的CD3+、CD4+均值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升高,但对照组的CD3+、CD4+升高不明显,治疗后2组CD3+、CD4+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白止痒洗剂能迅速消除患者的症状,并能明显延长或阻止湿疹的复发,远期效果好,其作用机理与调节免疫功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临床中的常见,多发病。对其治疗,多采取外科手术或抗菌素内科保守治疗,近年来,笔者运用传统医学的针刺、推拿法,治疗9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简称治疗组),并与单纯内服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引起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并对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选择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支原体应用Uu/Mh分离培养药敏试剂,衣原体应用沙眼衣原体抗原试检测试验盒(乳剂法)检测,细菌培养应用血平皿、巧克力平皿进行普通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158例标本验出支原体31例(19.62%),衣原体18例(11.39%),支原体衣原体混合感染5例(3.16%);细菌培养以革兰阳性菌为主(7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62株(41.9%),培养的阳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最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最低。结论:对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应进行多种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按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2b涂膜剂在单纯疱疹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用药经验,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间于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单纯疱疹患者104例,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52例和试验组52例.对照组给予3%阿昔洛韦软膏治疗,试验组给予干扰素α-2b涂膜剂治疗,搜集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方面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总病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α-2b涂膜剂与3%阿洛昔韦软膏均是治疗单纯疱疹有效外用制剂,而干扰素α-2b涂膜剂能够更加明显缩短患者病程,从而减少继发感染、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萨菲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普萨菲林组)、对照组(α2b干扰素乳膏组),每组42例,均行随访4周,对比分析各组治疗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4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7.5%,痊愈者34例,显效者4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1例,复发1例;对照组42例总有效率为70%,痊愈者14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10例,无效者12例,复发6例。结论普萨菲林治疗尖锐湿疣安全、高效,可作为尖锐湿疣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7.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不同年龄段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治疗不同年龄段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2例患者服用润燥止痒胶囊,并按年龄分段,每20岁为一年龄组。4周后分析疗效。结果有效率54.1%,且随年龄增长,其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疗效亦相应提高。结论润燥止痒胶囊是治疗皮肤瘙痒症,尤其是老年皮肤瘙痒症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电灼与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尖锐湿疣(CA)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存在复发问题,为了降低复发率,很多临床工作者在治疗CA时,联合应用干扰素,但干扰素是否能降低CA的复电灼+小剂量干扰素组7115电灼+大剂量干扰素组注:电灼组、电灼+小剂量干扰素组相比χ2=组相比χ2=17.94,P<0.01;电灼+大剂量干扰<0.058636干扰素,但干扰素是否能降低CA的复发率看法不一。我们就电灼合并干扰素与单纯电灼两种方法治疗CA的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并对高龄段(≥46岁)与低龄段(<45岁)的患者接受电灼与干扰素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亦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所有CA患者均来自本…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上对一期梅毒初疮常用的检测主要有血清快速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等,为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在检测一期梅毒初疮中的临床意义,作者选取了62例临床上可疑为一期梅毒患者的生殖器溃疡或糜烂面分泌物同时作RPR、TPHA、暗视野显微镜、FQ—PCR检测,所选病例中初疮出现2周内的26例,初疮出现2周以上的38例,把两个时段患者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FQ—PCR在检测一期梅毒初疮中的作用。现把所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把IL-12在HZ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变化作为免疫监测指标,以验证电针疗法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把128例HZ患者分成两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但一组使用电针辅助治疗。另一组不用电针,作为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均抽血,用双抗体夹心ELESA法检测血中IL-12浓度,把两组治疗前后所得的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所得IL-12的均数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所得IL-12的均数经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电针疗法对HZ患者血清中的IL-12浓度的提高是有可靠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