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16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肝内胆管结石32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继贤  许耀军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411-1412
我们对3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实施了外科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3岁。常见症状右上腹痛和黄疸。病史2月至10余年。术前检查为B超(32例)、CT(28例)、MRCP(12例)或ERCP(13例)。结石位于左肝11例,右肝6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SAT )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 SAT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为 A 组(单数号,n =42)与 B 组(双数号,n =42)。 A 组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及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治疗,B 组口服泼尼松片,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退热、疼痛与肿大消失)、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半年复发率。【结果】A 组疼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肿大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B 组为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42),低于 B 组的14.3%(6/42),复发率为2.4%(1/42),低于 B 组的16.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治疗 SAT 可更快消退患者发热、甲状腺疼痛、肿大等症状,且副作用少、复发率低,与口服泼尼松相比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微血管(MV)生成与结肠癌临床及病理间关系。方法:应用第VIII凝血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采取SP免疫组化法测定53例结肠癌石蜡切片中微血管数量(MVC)。结果:结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大小与结肠癌的淋巴及远处转移有关,与结肠癌的分期及5年存活率有关。结论:结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的定量可作为结肠癌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马继贤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0):1400-1400,F0003
我院1992~2005年共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32例,现就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甲状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76例经手术或病理确诊为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已接受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且影像学资料完整,观察良恶性甲状腺肿瘤血流特点,评定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结果]①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灰阶值(MG)高于恶性患者(P<0.05),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低于恶性肿瘤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良、恶性甲状腺肿瘤血流分级Ⅱ级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良性肿瘤患者血流Ⅰ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恶性者,Ⅲ级所占比例低于恶性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良性甲状腺肿瘤血流分布外周所占比例、血管规则走行比例及空间分布对称比例均高于恶性肿瘤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出良性甲状腺肿瘤31例,其中29例确诊,2例误诊;恶性45例,其中40例确诊,5例误诊,其整体诊断符合率为90.79%(69/76).[结论]采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符合度高,可清晰显示肿瘤血流分布、血管特点及内部结构,且操作简单、无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儿的未成熟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增生性疾病,是目前全球婴幼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该疾病常用的治疗方式有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冷冻疗法、玻璃体切割术等。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屈光状态发展影响有差异。因此,本文旨在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后患儿的屈光状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全球工作年龄人群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DR的发生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昼夜节律及生物钟基因与DR的发病密切相关。昼夜节律是受生物钟基因调控,以24h为周期,与外界明暗变化相一致的生理过程,生物钟调控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昼夜节律紊乱通过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眼部的生理稳态等诱导DR的发生,生物钟基因可能通过调控DR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视网膜自噬节律、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内皮祖细胞功能等各方面参与DR的发病。本文介绍了昼夜节律的产生及调控机制,以及视网膜内在昼夜节律生物钟,深入探讨了昼夜节律系统以及生物钟基因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旨在为DR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不同微创术式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B组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LC治疗.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以及费用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总成功率并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术式均能够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而LCBDE联合LC术式的一次成功率较高,而住院时间与费用明显较低,在适合的条件下LCBDE联合LC应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究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瘤的作用。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关于使用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文献,使用RevMan5.3软件、Stata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375例患者(413只眼)。与治疗前比较,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后视网膜微血管瘤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1,95%CI(-1.59,-0.63),Z=4.530,P=0.000]。对9项研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抗VEGF药物(总体异质性:P=0.000,I2=88.8%;阿柏西普亚组异质性:P=0.560,I2=0.0%)和不同的微血管瘤计数方式(总体异质性:P=0.000,I2=90.1%;荧光素血管造影亚组异质性:P=0.370,I2=0.0%)是导致异质性的...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的未成熟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增生性疾病,是目前婴幼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是否接受治疗,ROP患儿发生屈光不正(尤其是近视和散光)的概率均较高,发生屈光不正性弱视、斜视等视觉异常的危险性高,这为临床上ROP的治疗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提出了挑战。然而,目前ROP患儿屈光不正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旨在对目前提出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上优化ROP屈光不正的矫治方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